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中医从哪里入门 / 正文

痛经用中药贴敷管用吗?贴敷疗法中药方与效果、注意事项(治疗痛经的中药贴敷)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部疼痛,或伴腰骶酸痛,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西医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大类。前者指无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多发于青春期少女初潮后1~2年,也称为功能性痛经;后者指因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也称器质性痛经,多见于育龄期妇女。常表现经期或经行前后下腹疼痛,为阵发性疼痛、痉挛性疼痛或胀痛,多伴下坠感,可放射至腰骶部及大腿内侧,痛甚可伴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凉、恶心呕吐、昏厥等。那么痛经用中药贴敷管用吗?

西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前列腺素(PG)释放增多有关,情志刺激、焦虑、恐惧等均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盆腔神经纤维引起疼痛。治疗多采用口服解痉镇痛剂、局部理疗,甚者手术切断骶神经、切除子宫等法治疗。每次月经期均需口服镇痛药物,难以根治,而手术治疗创伤较大。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因胞宫经血运行受阻[文],以致“不通则痛”;或因冲任胞宫失于濡[章]养,“不荣则痛”。内治疗法以调理冲任气[来]血为原则。经期重在理血止痛以治标,平时[自]辨证求因以治本。外治疗法主要通过药物或[湖]非药物疗法作用于皮肤、经穴,直达腠理,[南]使疼痛迅速缓解。常用方法有贴敷、针刺、[长]艾灸、推拿、漏渍等疗法。下面小编为您详[沙]细介绍贴敷疗法中药方与效果、注意事项。[中]

贴敷疗法

1.适应证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经期[医]及非经期均可应用。

2.操作方法

(1)敷脐法:疏经散:蒲黄、五灵脂、丹[康]参、香附、乌药各20g,研细粉备用。治[复]疗时,取药粉适量与白酒共调成膏,敷于脐[理]中,外盖纱布固定。经前3天开始,经净停[疗]用。

(2)穴位贴敷:①药物:蒲黄、五灵脂、[培]三棱、莪术、乌药、延胡索、香附等。②取[训]穴:主要有关元、神阙、气海、中极,或者[学]直接覆盖小腹大部分穴位。③患者取舒适体[习]位,充分暴露敷药部位或穴位,注意保暖。[网]敷药局部应做清洁处理,将调制好的药物平[文]摊于棉垫上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章]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④将药物敷于患处或[来]穴位,用胶布或绷带固定。⑤敷药后,应询[自]问患者有无瘙痒难忍之感,并观察局部有无[湖]皮疹、水疱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南]停止敷药。(图5-3)3.疗法特点穴位[长]贴敷的治疗方法既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通[沙]过特定的药物吸收以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中]以蒲黄、五灵脂、三棱、莪术、乌药、延胡[医]索、香附等选穴贴敷,具有行气活血、化瘀[康]止痛之效。现代研究认为,脐在胚胎发育过[复]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理]屏障功能较差,且脐下没有脂肪组织,皮肤[疗]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故渗透性较强,药物[培]分子较易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训]迅速弥散入血而通达全身,脐下腹膜还分布[学]有丰富的静脉网,连接于门静脉,从而使药[习]物得以经此捷径直达肝脏。运用中药敷于患[网]处或穴位,以达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化瘀[文]止痛的作用,能够显著减轻疼痛症状。

4.注意事项

(1)所贴部位要严格消毒,皮肤破溃或红[章]肿处贴敷应慎重。

(2)用药后应观察局部皮肤有无丘疹、奇[来]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一旦出现即刻停[自]止用药,并将药物擦拭干净或清洗。

(3)进行贴敷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湖],特别在寒冷季节进行贴敷时宜覆盖衣被保[南]温。

5.临床应用

疏经散为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经验方,临[长]床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效果满意,经前3天[沙]开始,敷于脐中,经净停用。使用1~3个[中]月经周期,可明显减轻痛经。

张晓华等将五灵脂20g,生蒲黄10g,[医]当归15g,没药15g,延胡索15g,[康]焙干研细末,混匀。取药散2g,加磁片一[复]枚,用茶油拌匀,制成直径1.5cm、厚[理]0.3cm药片贴敷脐中;对照组口服吲哚[疗]美辛肠溶片。结果:磁药敷脐疗法治疗血瘀[培]型痛经可起到治标治本的作用,且无毒副作[训]用。

蔡燕等将肉桂、吴茱萸、丁香、红花等中药[学]研成细末,用温热黄酒调成糊状,敷于脐孔[习]内,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于经前5天开始[网]治疗,每天1次;对照组口服布洛芬、萘普[文]生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8%[章],对照组为82.9%。孙淑慧将肉桂15[来]g,小茴香10g,吴茱萸20g,香附1[自]5g,白芍10g,柴胡10g,延胡索1[湖]5g,桃仁15g,红花15g,丹参15[南]g。混合均匀,研成细末,过120目筛,[长]高压灭菌后储瓶备用。用时取少许药末,敷[沙]于脐中,用敷料固定,每日早晚各用热水袋[中]温熨30~40分钟,温度保持在40℃左[医]右,贴药每日更换一次,经前3~5天开始[康]敷药,直至月经干净,用药3个月经周期。[复]

刘新霞将肉桂10g,细辛6g,吴茱萸1[理]0g,元胡10g,乳香10g。共研细末[疗],取3~5g,经前3天敷于脐中,经净停[培]用,总有效率100%。

王瑞霞用失笑散、血竭、乳香、乌药、元胡[训]、肉桂、茴香、干姜、樟脑、冰片各等分组[学]成。将各药共研细末,取药6g用6-54[习]2注射液调成糊状,贴敷神阙、关元穴上,[网]外用纱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同时可[文]局部加热10分钟;对照组口服元胡止痛片[章]、氟灭酸,必要时阿托品肌注。结果:治疗[来]组总有效率91.53%,对照组有效率8[自]5.5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于云、王培安用小茴香100g,胡椒30g,肉桂50g,细辛30g,吴茱萸50g,炙马钱子30g,三棱50g,莪术50g,川芎30g,松香50g,麻油600g,樟丹250g。将上药研成细末,麻油用文火炼至滴水成珠,加入松香搅拌,离火加丹搅拌,待冒青烟后则呈黑褐色,温度降至80℃左右时,兑入药粉,搅拌均匀,用冷水浸泡48小时,其中换水6次,制成痛经膏。用时将膏药用温水加热熔化,摊于膏药布上,每张10g备用。每经前7天外贴关元穴,3天更换1次,经期停用,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86.25%。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