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经共有67个穴位,按摩足太阳膀胱经可以防治泌屎生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坏系统、消化系统的病症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症,如癫痫、头痛等症。
眉冲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在攒竹直上发际0.5寸,[文]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小穴位大疗效]
散风清热:主治目赤肿痛, 目视不明,鼻塞,头痛,眩晕症。
镇痉宁神:主治癫痫症。
本穴配太阳穴治头痛。
攒竹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面部,在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章]。
[小穴位大疗效]
清热明目:主治目眩,视物不明,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夜盲,眼睑颤[来]动症。
祛风通络:主治伤寒,脖子酸疼、僵硬,坐[自]骨神经痛症。
止痉:主治癫狂,病症,小儿惊风症。
治疗头面五官病症:主治头痛,眉棱骨痛,[湖]面瘫,面赤,颊肿,流鼻血症。
睛明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小穴位大疗效]
泄热明目:主治眼睛红肿, 目眩,迎风流泪,内眦痒痛,目视不明,近[南]视,夜盲,色盲症。
祛风通络:主治恶寒头痛,腰痛症。
本穴配攒竹、四白、太阳、承泣、鱼腰穴等[长]眼部重要穴位,可缓解眼部疲劳,治疗近视[沙]:配球后、光明穴,可治看东西模糊。
曲差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中],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医]/3与中1/3交点上,并可以用此点做头[康]正中线的平行线。
[小穴位大疗效]
熄风醒脑:主治头晕,目眩,头顶痛,流浊[复]涕,眼睛红肿、疼痛,小儿惊风症。
宁神镇痉:主治癫痫症。
本穴位配合谷,治头痛,鼻塞。
五处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理]开1.5寸处。
[小穴位大疗效]
清热散风,明目镇痉:主治头痛,目眩,鼻[疗]塞,烦心,眼睛肿痛,小儿惊风,癫痫症。[培]
本穴气血本应由曲差穴提供,但因曲差穴的[训]气血受热后散于膀胱经之外,不能传入本穴[学],转而由头部其他部位的气血汇入得名。因[习]为本穴的气血空虚是正常的,若施以火灸,[网]则穴内的水湿气化充斥穴内,会破坏原有状[文]态,所以不可灸。本穴配合谷、太冲穴,治[章]头痛、目眩。
承光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在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来],旁开1.5寸处。
[小穴住大疗效]
清热明目,祛风通窍:主治头痛, 目眩,鼻塞,流涕,热病无汗,呕吐烦心症[自]。
本穴的气血由五处穴提供, 水湿成份比五处穴更少,若施灸只能熬干穴[湖]内地部之水,进而伤害大脑,不能火灸。本[南]穴配百会穴可治头痛。
通天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头部。在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长]开1.5寸处。
[小穴位大疗效]
清热祛风,通利鼻窍:主治头痛,头重,眩[沙]晕,口眼歪斜,鼻塞流涕,流鼻血,鼻疮,[中]鼻塞,颈项痛难以转侧症。
本穴配迎香、合谷穴,可治鼻部疾病; 配脑户、脑室穴,可治头重痛;配通关、通[医]山、通心、通灵、地宗穴,可以治心律不齐[康]。
玉枕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后头部,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复]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理]处。
[小穴位大疗效]
清热明目,通经活络:主治头痛,不能远视[疗],目痛症。
其他:主治恶风寒,呕吐症。
天柱
[简单易学取穴法]
本穴位于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培]际凹陷中,在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处。[训]
[小穴位大疗效]
祛风解表:主治头痛,项强,眩晕,鼻塞,[学]咽喉肿痛症。
舒筋活络:主治落枕,肩背痛症。
络却
[简单易学取穴法]
在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习],旁开1.5寸。
[小穴位大疗效]
清热去火:主治头晕,头痛,目视不明,耳呜,口角炎,小便短黄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