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中医从哪里入门 / 正文

中药保护迫在眉睫(中药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是生产和使用中草药的大国,中草药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令无数中国人感到自豪,但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中药的进口国。国外制药公司对中药的开发力度纷纷加大,我国的中药行业受到国际竞争对手强有力的挑战,中药资源不断流失,中药知识产权受到严重威胁。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研究中药保护措施来维护和巩固中药的国内和国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加强中药保护的紧迫性

中医药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药,尤其是[文]复方中药不仅是有效的,而且对许多慢性疑[章]难杂症有着独特的疗效,其中保健养生又是[来]中药的传统优势。

我国既有丰富的原料优势,又有几千年的临[自]床应用经验,但“洋中药”的进口额已经超[湖]过同期我国中成药的出口额,我国已成为中[南]药的进口国。近年来,日本、东南亚以及欧[长]洲一些国家从我国低价购入原料药回国提炼[沙]后以高价返销中国市场。同时,外商加紧收[中]集研究民间的中药秘方、偏方,并申请专利[医]。如牛黄清心丸是我国传统中成药,然而想[康]要生产牛黄清心丸的口服液和微胶囊的改进[复]剂型产品,却要取得韩国人的同意,因为1[理]989年韩国人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申请牛[疗]黄清心丸的改进剂型口服液制备方法的专利[培]申请,1993年韩国人又向中国专利局提[训]交了牛黄清心微胶囊的发明专利申请。

江苏地道的中药材薄荷,目前已有8项专利[学]落在美国人手里,主要用于口香糖等高利润[习]市场,美国箭牌糖类公司独揽4项专利。而[网]我国的专利只是薄荷藕、薄荷茶水等,市场[文]空间极为有限。在关于银杏的68件中国专[章]利中,外国人申请的虽然只有4件,却几乎[来]涵盖了银杏的全部提取工艺流程。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部中药处介绍,从1[自]994年以后,国外制药企业来华申请专利[湖]保护的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长,依次是日本[南]、韩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长]、加拿大等,体现了外国制药企业专利意识[沙]和战略观念的先导性、超前性。

二、制约我国中药发展的几个因素

1.对中药的基础研究投入不足

我国对中药基础理论研究投入不够,在中药[中]材的质量标准界定、中药材有效部位的筛选[医]、毒理研究等方面的投入尤其不足。韩国在[康]我国中药产品基础上开发了牛黄清心丸,并[复]在我国申请专利。他们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阐[理]明制剂的传统功效,提示药效的作用机制,[疗]研究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仅这方面的科技[培]投入每年就花费400万美元以上。

据有关报道:我国台湾“工研院”花两年多[训]时间,已经建成包含115种台湾特用和1[学]85种祖国大陆常用的中药材鉴定资料库。[习]资料库利用植物物种间染色体dna多型性[网]的特性来鉴定药材的基源,可以避免中草药[文]的造假、误用或混掺西药。而我们多采用传[章]统药材基源鉴定,即由有多年经验的药学专[来]家根据植株形态、特性或通过镜检进行,无[自]法精确区分外观形态相似和经过加工已失去[湖]原来性状的药材。

2.我国中药制药设备落后

专家认为,国外企业生产的“洋中药”之所[南]以得到国内外的认可,主要原因是其疗效稳[长]定,质量可靠,特别是中药有效成分提纯方[沙]面的科研创新和技术水平高。而我们的中成[中]药,制作粗放,难以下咽,即使是制成的丹[医]、丸、散、片,也部分地存在着标准不一、[康]质量不稳的问题。国内企业要改变中药煲煮[复]的传统,符合时代要求,发展中药浓缩剂型[理]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