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中医从哪里入门 / 正文

产后腹痛用中药贴敷管用吗?贴敷疗法中药方与效果、注意事项(产后腹痛中药配方)

产后腹痛,又可称为“儿枕痛”,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疼痛多呈阵发性,可自然消失,但有部分患者疼痛持续不能缓解,甚则出现疼痛难忍、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产妇的生活质量。多发生于新产后,下腹部剧烈疼痛时可触及隆起而发硬的子宫,且疼痛于分娩一周后仍不消失,或虽不足一周,但小腹疼痛加剧并伴有恶露异常,相当于西医学的产后子宫收缩痛,可有难产、胎膜早破或产后感染病史,多是因产褥早期子宫强直性收缩引起的,哺乳时加重,为产后常见病。若失治误治,可因瘀血日久不去易感邪毒而致产后发热,或产后恶露淋漓不净。西医治疗,轻者即以心理劝导为主,重者使用止痛药。但止痛药副作用较多,不可常用,又可影响哺乳。排除胎盘胎膜残留、宫腔积血、产褥感染等因素,产后腹痛一般3~4天可自行缓解,但少数患者腹痛持续数日而不消,甚至腹痛剧烈、难以忍受。产后可行盆腔B超以了解子宫复旧情况。

中医认为,该病由分娩后胞宫骤虚,气血变化急剧引起。分为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的血虚证;瘀血阻于胞宫,不通则痛的血瘀证。血虚者,治以益气养血;血瘀者,治以活血化瘀。

产后腹痛外治时宜考虑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可用中药贴敷、艾灸、穴位按摩、中药足浴、针刺等方法。产后腹痛用中药贴敷管用吗?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贴敷疗法中药方与效果、注意事项。

贴敷疗法

1.适应证产后腹痛血瘀证,小腹刺痛或冷痛,拒按,恶露量少,色黯有块。

2.操作方法贴敷方选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中药,将药材粉碎,装袋密封,用时放入无菌小杯内,兑入适量陈醋及温水调成糊状,清洁产妇脐部,取适量糊状药膏贴敷神阙穴,外用透明胶布或输液贴固定。自产后第1天起,每日2次,每次贴敷6小时,3天为1个疗程。

3.疗法特点神阙穴位于脐中,内连十二经络和五脏六腑,为冲任经气汇聚之处,中药贴敷神阙穴能起到温经通络、调补冲任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神阙穴处皮肤角质最薄,屏障功能较弱,且脐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液丰富,利于药物吸收。陈醋性温,具有行气止痛、软坚散结的作用,从而使药物起到活血化瘀、调气止痛的作用。因此,对神阙穴进行中药贴敷,可起到穴位刺激与药物吸收的双重作用。

4.注意事项

(1)贴敷部位不可进水。

(2)保持脐部卫生,脐部皮肤破损时严禁使用。

(3)用药后,如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瘙痒等现象时,需停止用药,将原有的药物擦拭或清洗干净,必要时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5.临床应用王爱玉用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预防产后腹痛44例。中药贴敷组方:三七10g,丹参10g,白芷10g,全当归10g,土鳖虫10g,红花10g,大黄10g,琥珀10g,川续断15g,生薏仁15g,白术15g,淫羊霍10g,冰片2g。中药贴敷干预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相比较,腹痛的发生率及腹痛程度均明显降低,且中药敷贴干预组未发生中重度腹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贴敷神阙穴能有效预防产后腹痛的发生,并能缓解腹痛。

王玲珑用中药贴敷神阙穴,预防产后腹痛40例。中药贴敷组方:丹参12g,当归10g,红花10g,土鳖虫6g,三七8g,白芷10g,大黄10g,生苡仁15g,白术15g,川续断15g,淫羊霍10g,木香6g,冰片2g。中药敷贴干预组产后腹痛发生率40.91%,且无中重度腹痛;常规护理对照组产后腹痛发生率为72.73%,其中中重度腹痛占36.36%。两组比较,治疗组在产后腹痛发生率及腹痛程度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阙穴中药贴敷治疗,可有效降低产后腹痛的发生率及腹痛程度。

李波等用双柏散瘀膏(大黄、侧柏叶、黄柏、三棱、莪术、姜黄、泽兰、桂枝、羌活、牛膝、千斤拔等)治疗产后腹痛23例,膏药直接贴敷下腹部,每日1次,每次贴敷8小时,连续治疗5天为1个疗程。贴敷治疗组产后腹痛发生率40.00%,安慰剂对照组产后腹痛发生率为72.50%。两组相比,治疗组产后腹痛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贴敷治疗产后腹痛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产后腹痛程度。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