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进补养生角度来看,进补可选择食补,亦可选择药补,药补首推膏方。
中医膏方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剂型的一种,属复方、大方。如何选用膏方是一门高深学问:首先就诊者要向医师提供籍贯、年龄、民族、近期自我感觉、精神与睡眠情况、饮食与排便状况、日常生活习惯、职业情况、特殊生理阶段、服用药物情况以及病史等资料;然后医师经望舌、切脉,整体辨证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量体裁衣开出膏方,最后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糖或蜂蜜等制成一种膏状物质。其加工相当讲究,比如药材要道地,细料要分开煎,入胶时要认真掌握火候,入糖时要注意是否粘锅或烧焦……制作一料膏方要花费相当多的工夫。
所以,膏方进补不应该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文]义上的“冬令进补”概念,而是侧重对慢性[章]虚损性疾病的一种长期调理和滋补,起到“[来]救偏祛病”的作用。
但是很多人缺乏对膏方的正确认识,认为膏[自]方是用来进补的,什么时候都可以吃,甚至[湖]盲目地追求滋补,一开膏方必有野山参、冬[南]虫夏草、鹿茸、燕窝等贵重药物,认为“越[长]贵越好”。其实不然,吃膏方并不是一味进[沙]补,而是调理。例如,阴虚的人可以在膏方[中]里加生地、麦门冬、沙参一类养阴药;气虚[医]者则要加黄芪、人参这类补气药;高血压就[康]要加平肝潜阳的药,如牡蛎、石决明、钩藤[复]等。有很多人都因为服用方法不对起不到一[理]定效果,甚至造成补过头而伤害身体。因此[疗],服用膏方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辨证用药、[培]辨证施补。
一般来说,以下几种人最适合膏方进补:
1.容易疲劳、经常感到身体不舒服、腰酸[训]背痛、睡眠质量下降或难以入睡、体力不支[学]、力不从心者。
2.有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及由此而引发[习]黄褐斑、痤疮、脱发的妇女。
3.面色灰暗、性功能减退、容易感冒者。[网]
4.患有慢性老年病如糖尿病、前列腺肥大[文]、老年性耳聋、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章]管炎、中风后病情稳定者、骨质疏松症患者[来]。
5.病后及手术后处于恢复期者,包括手术[自]后、化疗后、放疗后的肿瘤病人。
但也有几类人不适宜膏方进补。比如急性病[湖],如近期患有感冒、发热、咳嗽或伤食期间[南]不能进补,应先等病愈后再进补。此外,急[长]性病或慢性病活动期患者、慢性肝炎者、胆[沙]囊炎、胆石症发作者、胃痛、腹泻也不太适[中]合膏方进补。
膏方一年四季皆可服用,以冬季服用效果最[医]佳,一般在冬至前一周到立春前后服用。膏[康]方开诊最好提前一个月进行,对于那些病情[复]变化比较大或病情不明确的患者,要先用“[理]开路方”,避免直接服用膏方而走弯路。
膏方应储存于瓷罐中,亦可用搪瓷烧锅存放[疗],但不宜用铝锅作为容器。应存放在阴凉处[培],如冰箱里,避免靠近厨房炉火边,以防发[训]霉。当每天取用膏方时,不要每次换一只汤[学]匙去掏,以免将水分带进罐里,使其发霉变[习]质,应该放一只固定的汤匙在罐里。启用后[网]要及时存放冰箱,若发现有霉变,则不宜再[文]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