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坐堂,对于广州的街坊来说应该不算陌生。说得远一点,光绪年间,岭南武术界一代宗师黄飞鸿在广州仁安里设“宝芝林”医药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当然,这已经成为了历史。
日前,本报收到读者来信《试论祖国医学久违了的发展模式———中医坐堂和带徒》一文,文中指出,中国几千年形成的、深具辨证施治法的坐堂和带徒传统被中医高等学府与西医保持一致的办学方式所消解,这完全违背了中医本身所特有的发展原则和规律,这造成了祖国医学出现了“无所创造”的尴尬现状,作者认为,全面恢复传统的中医坐堂和带徒制度已经刻不容缓。中国传统医学已经申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医的发展前途问题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负责此次申报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沈志祥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医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不是说中医已经濒危,而是因为中医在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中易受伤害。
为什么说中医在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中易受[文]伤害呢?中医坐堂和带徒的发展模式究竟能[章]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中医的发展?它存在哪[来]些局限性?
要淘汰中医并不容易
苏宇(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师):中[自]医与西医比较处于劣势的问题,其实现在每[湖]个人都能感受得到。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南]这其中的问题是很复杂的。比如,现在有多[长]少年轻人愿意在生病的时候去看中医?怕麻[沙]烦,熬中药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是现[中]实的问题。当然,不方便的问题并不是关键[医]问题。中医之所以难以走向世界,关键还是[康]在于它缺乏科学依据。比如电影《刮痧》,[复]大部分人都看过,应该有所体会。我们以为[理]是很好的医疗手段在别人看来却是一种对儿[疗]童的虐待。这是中医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容[培]易被人诟病的地方。中医的根本问题之一就[训]是它的“不可检验”,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学]的中医是“经验医学”。但是,这只是现状[习]或者表象。我们还必须看到中医有自身的特[网]色和优势。它的核心不是“望闻问切”,也[文]不是“秘方验方”而是“辨证论治”思想。[章]它的实际应用就是能针对每一种不同的病情[来],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就这一点上来讲[自],要淘汰它,是不大容易的。当然随着科学[湖]而壮大的西医,已逐渐将中医逼到了一个角[南]落。
林晓忠(广东省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是[长]的,确实是这样。西医跟科学技术结合比较[沙]紧密,物理、化学、生物等等方面新的发现[中]马上就可以运用到其医学技术当中;而中医[医]强调的是经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越老越[康]好”。现在许多病人来中医院看病,都是要[复]找老一点的中医。事实也是这样,要想成为[理]一名好的中医,必须过古典书籍这一关。应[疗]该说,中西医是各有千秋,各有优势。在2[培]003年抗“非典”的时候,中医起到重要[训]的作用。我们中医院当时也派了一支医疗队[学]伍到香港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习]们必须看到,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西医可以[网]运用,对于中医来说,应该也是公平的,关[文]键在于我们如何有效去结合的问题。
自由飞翔007(网友):要完整地比较中[章]医和现代医学(西医)的差异,就必须放到[来]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角度去考察。中医是农[自]业文明时代的产物,而现代医学是工业文明[湖]的产物。两者不属于一个范畴的。到目前为[南]止,我们还看不到现代医学发展的极限。批[长]评现代医学不如中医的人,就好比批评飞机[沙]、火车、汽车造价高、容易发生严重的事故[中],产生噪音、废气污染环境,不如马车、牛[医]车,无污染,不占用大量土地,也不会发生[康]严重的事故。但是,使用飞机、火车、汽车[复]代替马车、牛车毕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韦[理]一笑(网友):中医是一种经验主义的产物[疗],但我们不能在当前科学水平不能完全解释[培]中医中药的情况下,就认为中医是伪科学。[训]古人没有能力做这些实验和药理分析,只能[学]靠“尝百草”式的摸索,现代中医药要做的[习]就是利用现代的科技分析研究中医药,去伪[网]存真。中药里面最被人诟病的是“以毒攻毒[文]”的疗法,比如砒霜入药,砒霜就不能入药[章]吗?根据研究,砷化物可以诱导白血病细胞[来]凋亡,比如砒霜(三氧化二砷),特别是高[自]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可以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湖]血病细胞发生典型的调亡变化。实际上化疗[南]也是以毒攻毒的一种。很多中医盲动辄就指[长]责中药无用,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中医药[沙],不关心也不了解目前中药的药理学研究进[中]展到了什么样的水平。中医同西医最大的不[医]同在于,中医更依赖于经验和医生的个人能[康]力。好的中医和差的中医水平差别太大,导[复]致经常有庸医误人。在没有B超,没有心电[理]图的年代,中医靠的是个人技术和经验,通[疗]过望闻问切先诊断确认病因,即便同一种症[培]状,不同的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体质,[训]甚至居住在不同地理位置,讲究因人而异,[学]对症施治。比如同样发热,老人和儿童,体[习]强者和体弱者,夏天和冬天,东北人和海南[网]岛人,用药和剂量都是不同的。西药里面也[文]有类似的,比如每公斤体重给药多少克等等[章]。西药靠的是实验和药理学分析,中药则靠[来]的是中药的方剂原理和中医的经验。这对中[自]医本身的素质要求很高,这也是为什么中医[湖]那么多庸医误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