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经络穴位知识 / 正文

小儿呕吐__中医外治(小儿呕吐中医外治法)

呕吐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证候,在很多疾病中都可出现。如急性胃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梗阻等,呕吐属于主证之一。

中医认为外感犯胃,内伤饮食,蛔虫侵扰或跌扑、惊吓等因素,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而发生呕吐。

小儿哺乳后,乳汁自口角溢出及因过量或过[文]急所致呕吐,宜注意改善哺乳方法,而非病[章]态。如因高热、腹痛而产生呕吐,多为急性[来]热病,肝风内动或外科急腹症之候,不属本[自]证论述范围。

1.诊断要点

(1)呕吐酸腐,不思饮食,脘胀吐后觉舒[湖],苔厚腻,脉滑有力为伤食吐。

(2)食人即吐,吐物酸臭,口渴面红,舌[南]红苔黄,脉滑数为胃热呕吐。

(3)食久方吐,吐出物为不消化残渣,四[长]肢欠温,脉细少力为胃寒呕吐。

2.临床处理

(1)伤乳食呕吐 病人取仰卧位,医师坐于左侧。清补脾土([沙]先清后补),清胃经、大肠,退下六腑,推[中]板门,揉中脘,按揉足三里,运内八卦,推[医]下七节骨,分推腹阴阳,分推膻中,揉乳根[康],摩腹。

(2)胃寒呕吐 病人取位同上。补脾土,补胃经,横纹推向[复]板门,揉外劳宫,推三关,推天柱骨,直推[理]膻中,揉乳根,揉乳旁,摩中脘,捏脊,揉[疗]肾俞。

(3)胃热呕吐 病人取位同上。清脾胃,清大肠,退下六腑[培],推攒竹,分推坎宫,推太阳,运内八卦,[训]横纹推向板门,推天柱骨,推下七节骨。

3.其他疗法

中药验方

(1)生姜汁,鲜藿根汁适量,冲服。

(2)川连150克,吴茱萸盐水泡30克[学],共为末,每10克末装入胶囊,每服10[习]克,热汤送服。

4.注意事项

(1)婴幼儿睡眠时,应采用侧卧位,以便[网]排除吐物。

(2)哺乳不宜过急,以防吞人空气。哺乳[文]后,应抱正身体,轻拍背部,使吸人空气得[章]以排出。

(3)呕吐是一个症状,许多疾病都能引起。因此,在治疗时必须详细检查,找出呕吐的原因,明确诊断,辨证论治。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