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取法】正坐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当复溜与胫骨内侧面后缘之间处取穴。
穴位定位所用的“寸”和我们日常的概念不[文]同,而是指的“同身寸”,什么是同身寸?[章]
交信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来]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阴跷脉[自]的郄穴。
【取穴】正坐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当[湖]复溜与胫骨内侧面后缘之间处取穴。
【主治病症】
1. 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南]血,子宫收缩不全;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潴留,淋病,睾丸炎[长];
3. 消化系统疾病:便秘,痢疾;
4. 其它:肠炎,脊髓炎,下肢内侧痛。
【特异性】阴蹻脉之郄穴。
【刺灸法】
刺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有麻[沙]电感向足底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中]5~10分钟。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肌[医]后肌、趾长屈肌、(踇)长屈肌。皮肤由隐[康]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血管为大隐静脉的[复]属支。深层有胫神经的胫后动、静脉。
【临床应用】
【月经先后无定期】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肝俞
配穴 肝郁者,配期门、太冲;肾虚者,配肾俞、[理]太溪;胸胁胀痛者,配膻中、内关。
方义 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太阴[疗]脾经之穴,又是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能补脾[培]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训]有疏肝理气之作用。三穴公用可调理经穴。[学]
【实证痛经】
主穴 三阴交 中极 次髎 地机
配穴 气滞血瘀者,配太冲、阳陵泉;寒邪凝滞者[习],配归来;腹胀者,配天枢。
方义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网];中极为任脉穴位,可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文]气;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地机乃脾经[章]之郄穴,能疏调脾经经气而止痛。四穴合用[来],共奏行气活血,温经止痛之功。
【虚证痛经】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足三里 气海
配穴 气血亏虚者,配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自]配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配悬钟[湖]。
方义 关元为任脉经穴,又为全身强壮要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调理气血;足三里补益气血;气海为任脉穴,可温养冲任、暖下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