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中医从哪里入门 / 正文

中医为什么难学?(中医为什么难学)

当今中医学在整体上呈现衰弱的格局,原因固然很多,但其本身表现在学术和临床上的难学、难用则是一个重要方面。清朝巨匠叶天士在晚年曾告诫后代说:“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而发此感慨者又并非个别。那中医学究竟难在哪里?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一现象呢?

首先是对学术思想的理解、领悟和把握难。中医学不仅直接脱胎而且完全和传统文化一脉,国学渊薮——《易经》《老子》《论语》中的哲学思想,直接就是中医学术灵魂的本身,故唐朝大医孙思邈尝云“不知易,不足以言医”。因此中医学所天然赋有的迥异于以工具理性见长的西方哲学的形象思维特质,就决定并形成了其学术上抽象说理形象把握,从而给人似乎模糊笼统灵活不定难以把握的特点,这就要求从学者必须具有与此学术特性相应的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擅长联想、想象、领悟和思辨。但每个人在逻辑与形象两大主要思维形式上的侧重与能力则主要取决于先天的秉承,因而存在着长短强弱的不同。就根本而言,东西方医学迥异的根源,在于对世界的认知与思维方式相异的哲学基础。故中医最难在思维,根基在哲学,两者是决定医师最终所能达到的学术境界与业务高度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保证。

其次是古代医籍文字简约古奥难懂。俗语所[文]谓“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是说文人学中[章]医比较容易。这是何故?一是文人通晓文史[来]哲,因此而所具备的文化底蕴、思维向度与[自]能力为他们对理解、领悟中医的学术思想和[湖]技术的良好应用奠定了基础;再则又以其文[南]化水平高而自然解决了阅读医书的文字障碍[长]。“儒医相通”的说法,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沙]了古代医师的文人特性。不通古汉语的弊害[中],不仅读不懂古书,更在于思维方式和能力[医]的难以培育和加强。

第三是知识结构所要求的全面性所致学习困[康]难。中医学是人、病、自然三者兼顾而并非[复]纯技术的学科,是社会、自然和人文科学的[理]综合。故除了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广泛的[疗]其他知识。正因此,《黄帝内经》才有了“[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对人才[训]的全面要求。

第四是知识转换成能力的困难。中医临床知[学]识的学习和从师袭技容易但转化成自己的能[习]力难,要用活用好则更难。因其临床直接受[网]承于学术和思维特性的主导,故在技术应用[文]时缺乏西医那样明确直观、标准统一、对应[章]性强的可操作性。有了知识难以致用而更需[来]智慧驾驭,中医也是智慧学的本性使得医师[自]自身能力的形成和培育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湖]为什么都说西医好学而中医难学呢?主因之[南]一就是两者在知识与能力切换上难易明显不[长]同,而这同时也是由中医的技艺性和实践性[沙]都很鲜明强烈的特性所决定的。

最后是成才时间过长所带来的从业者难有恒[中]心恒力的困难。有学者在对古今中医人才的[医]成长时间作了专题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成[康]才的平均年龄是55岁,即到了现在快要退[复]休的年龄,一位中医才能较为娴熟地正确运[理]用理法方药而体现出中医学的真实力量。民[疗]间所谓“少年木匠老郎中”的说法,正是这[培]一特点恰切的形象说明。

综上所述,其实也反映了中医学对人才的素[训]质要求。故凡缺乏或格滞传统哲学素养及思[学]维方式、欠缺文人才情、没有对中医的终身[习]挚爱、恒心和勤奋的人,要想有所作为应当[网]是非常困难的。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