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病的优势在于标本兼治,而且副作用相对较小,所以中药疗法深受大家的欢迎。但是对于煎煮中药,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中医介绍,煎煮中药有很多的学问,想要最大化的发挥中药的药效,那么一定要科学的煎煮中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煎煮中药的注意细节!
中药煎煮要注意四大细节
一、煎药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文]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章]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来]、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自]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湖]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南]透为准。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长]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沙]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中]、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医]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康]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复]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理]确保中药的疗效。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疗]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培]。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训]、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学]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习]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网]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文]弃掉。
四、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章]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来]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自]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湖]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南]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Tips:了解相关的中药煎煮术语
文火、武火
慢火煎谓之文火,急火煎谓之武文。前人有[长]急煎取其生而疏荡,久煎取其熟而停留之说[沙]。一般煎药先武后文,即开始用武火,煎沸[中]后用文火。如《本草纲目》载先武后文,如[医]法服之,未有不效者。
先煎
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质坚而难煎出味,[康]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约10~20分钟,再[复]下其他药,如龟板、鳖甲、代赭石、生牡蛎[理]、石决明、龙骨等。泥沙多的药物如灶心土[疗]、糯稻根等以及质轻量大的药物如芦根、茅[培]根、竹茹等,亦宜先煎取汁澄清,然后用澄[训]清液代水煎煮其他药物。
后下
薄荷、砂仁、沉香、大黄等气味芳香的药物[学],借其挥发油起作用,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习]好时下,煎4~5分钟即可,以防久煮使其[网]有效成份散发而降低药效。
包煎
为防止煎后药液混浊及减少对咽、喉及胃肠[文]道的刺激,如赤石脂、滑石、旋复花、蒲黄[章]等,要用薄布将药包好入锅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