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正式公布了《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征求意见,其中的植物药包括中国植物基源的草药。消息一出,业内不少人士大受鼓舞,认为这将给我国中药国际化进程带来新的契机。但细究之后,人们发现,承认中药合法身份与进入欧美主流市场完全是“两码事”。
其实,早在1997年,《中药现代化实施纲领》被列入国家“九五”攻关计划开始正式实施。但是受草药种植、饮片炮制和检测方法等规范缺乏的限制,7年后的今天,中药现代化的道路依然十分曲折,在亚洲国家之外,中药仍然只能以“食品”身份边缘化生存。北京中医药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近年来连续出现的中药不良反应问题,以及中药长期存在的标准化难题,更是困扰着中药产业的发展。
08年7月11日,历时4年的科技部“中[文]药国际化标准规范研究”项目通过验收,该[章]项目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大学等18所[来]院校100余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在中药[自]国际化标准、中药化学对照品标准、中药临[湖]床前药效评价、中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等8[南]个方面作了示范研究,同时还提出“中药国[长]际商用质量标准”概念。有关人士称,这仅[沙]仅是一项工作,距离真正的标准出台还很远[中]。
对中药企业来说,一边是标准的缺失,一边[医]是贸易领域的压力不断。最近,记者从中国[康]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获悉:从今年7月1[复]日起,凡未在香港注册的中成药将一律不得[理]进港生产、销售,因注册费用较高及药效临[疗]床数据不全,中国内地有1000多个中药[培]品种受影响已暂时退出香港市场。医保商会[训]有关负责人称,今年下半年内地对香港地区[学]的中药出口可能将因此减少1/3.
香港掀起中药整顿“风暴”
中国医保商会中药部刘主任告诉记者,香港[习]突然提高中药注册门槛,使得内地许多企业[网]措手不及,重新注册一个品种平均费用约2[文]0万-30万元,一些小企业支付不起这笔[章]费用,如果香港当地经销商也不愿承担这些[来]费用,内地企业只得选择退出香港市场,目[自]前商会正就相关问题与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湖]会进行协商。
昨天,在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上[南],记者看到,所有在港生产、销售的中成药[长]须重新登记注册,过渡注册申请起止时间为[沙]2003年12月19日至2004年6月[中]30日,符合过渡性注册的中成药必须是1[医]999年3月1日前即已在香港生产、销售[康],其他中药则严格按新标准提供详尽的注册[复]及临床等大量资料。
“内地进港的大多数中药品种历史都较长,[理]淘汰的可能性不大,不过,重新注册比较麻[疗]烦,老产品也要提供1-5年的药效临床数[培]据。”某药厂厂长告诉记者,该药厂正在和[训]香港经销商一起做这件事,拿批准文号没有[学]问题,注册费用由经销商来承担,但调查临[习]床药效的费用很高,具体如何支付还在商量[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