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区的一些个体医生或乡村郎中,喜欢将山上及村边自采的野菊花代替菊花使用。其实,二者并非同一种植物,其功能和主治也有所不同,不可混同。
菊花与野菊花为同属近缘植物,它们的区别在于:
生长环境不同菊花均系栽培物,因产地不同[文]可分为杭菊花、滁菊花、亳菊花等。野菊花[章]为野生,多长于路边、丘陵、荒地、山坡等[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形色差异菊花呈圆锥形或扁球形,花直径1[自].5cm~3cm。花色多样,有黄色、棕[湖]色、白色等。野菊花呈类球形,花直径0.[南]3cm~lcm,花
色多棕黄色,少量为褐色。
功效差异菊花,性味甘、苦、微寒,归肺、[长]肝经。功效是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常用于[沙]风热感冒(桑菊饮)、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中]目赤(羚羊钩藤汤)、肝肾阴虚之眼目昏花[医](杞菊地黄丸)等。现代研究表明,菊花能[康]降压、扩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强毛细血管[复]抵抗力,故还能治疗高血脂、高血压及动脉[理]硬化等。野菊花,性味苦、辛、微寒,归肝[疗]、心经,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主治痈肿、[培]疗疮、目赤、瘰疬、天疱疮、湿疹等。由于[训]清热解毒之力盛于菊花,它擅长治疗各类疔[学]疮痈肿之疾(代表方有“五味消毒饮”)。[习]此外,野菊花与菊花一样,也具有抗炎、抗[网]病毒、降压、降脂等作用。
古人有“真菊延龄,野菊泄人”之说。菊花[文]既是中药,也能当保健品食用,毒副作用极[章]小。而野菊花性苦寒,长期服用或用量过大[来]时,会伤及脾胃阳气,出现胃部不适、胃纳[自]欠佳、肠鸣、大便稀溏等不良反应,脾胃虚[湖]寒者及孕妇都不宜用。所以菊花与野菊花在[南]临床应用时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