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经络穴位知识 / 正文

三伏贴“发泡灸”冬病夏治(三伏贴也叫发泡灸)

近年来,中医传统的冬病夏治对于老百姓来说已经不陌生了,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疗法中最为盛行的一种。夏季三伏时,人体阳气最旺盛,此时治疗某些冬季易发的疾病,可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夏季全身经络最为通畅,皮肤毛孔舒张,此时将药物贴敷在穴位上,药物经穴位透入机体,通过经络而刺激全身,可全面调整脏腑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三伏贴时间 三伏贴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贴敷效果最佳。每年三伏大概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是一年里最炎热的时候。2011年三伏时间——头伏:7月14日一7月23日;中伏:7月24日一8月12日(今年中伏共20天);三伏:8月13 日—8月22日。患者分另Ij于头伏、中伏、末伏第一天贴敷1 次,连续3年为1个疗程。

常用穴位 根据经络辨证的原则取穴,常用的穴位有:[文]背部脊椎旁开1.5寸处的肺俞 (第3胸椎棘突下)、心俞(第5 胸椎棘突下)、隔俞(第7胸椎棘突下)、[章]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脾俞(第11胸[来]椎棘突下)、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这[自]些穴位皆为左右各1个。

慢性支气管炎。将白芥子6克、细辛3克、[湖]五味子6 克、甘遂3克,研磨成细粉,用鲜姜汁调和[南]制成药膏,搓成厚0.5厘米、直径3厘米[长]的药饼,贴于背部双侧肺俞、脾俞、膈俞,[沙]用胶布将药饼固定在穴位上,成人一般贴3[中]~6小日寸。

过敏性鼻炎。将白芥子6 克、甘遂3克、延胡索6克、白芷10克、[医]麻黄10克、辛夷10 克、细辛3克、黄芪10克,磨成粉末状,[康]混合均匀以鲜姜汁调为膏状,放置容器内避[复]光密封待用。治疗时取一元硬币大小的药饼[理],用胶布贴于双侧肺俞、脾俞、肾俞,成人[疗]贴6小日寸。

类风湿关节炎。以羌活10 克、荜拨10克、白芥子6克、川乌6克研[培]磨成细粉,用鲜姜汁调和制成药膏。取穴选[训]背部双侧肝俞、脾俞、肾俞,用胶布将药饼[学]固定于穴位上,成人每次贴 6小时后去除,温水清洗局部并保持洁净。[习]

不适宜人群 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网]等疾病患者;孕女司及1岁内的婴儿;对药[文]物过敏者;短时间贴敷即会大量起疱者;皮[章]肤长有疱、疖以及有破损者;处于发烧、肺[来]部感染等疾病发作期的病人。

贴敷后反应 三伏贴又称“发泡灸”,贴敷药中含有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所以贴敷后皮肤出现麻木、温热、痛痒等感觉,或者局部皮肤起疱如针尖或小米大小属正常现象,仅需保持局部干燥即可。如果上述反应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应及时取下药饼,并用清水冲洗局部。如果水疱较大或有少量渗液,应及时去医院处理,以防感染。 (汤国禹)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