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穴位贴敷”是中医学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三伏天外界阳气最盛,这时人之阳气旺盛外浮,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此时进行中药贴敷治疗最易刺激穴位,激发精气,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通过汗腺渗透吸收,进入血液发挥促使经络畅通、调和气血的作用。
此种方法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反复感冒、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穴位贴敷”既可治疗咳嗽、哮喘等临床症状,又可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可使抗病能力和病后的自我康复能力增强,能有效遏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穴位贴敷” 幼儿疗效更好
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肺常不足”,加之冷暖[文]不知自调,或因家长衣着冷暖护理不当,因[章]此容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来]病,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常常反复感冒,[自]出现咳嗽、咳痰、咽痛、气喘等症状。针对[湖]小儿这些特点,进行“三伏穴位贴敷”治疗[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由于治疗时不疼痛[长],所以相比打针吃药,孩子更容易接受。而[沙]且与成人相比,幼儿冬病夏治的疗效更好。[中]适用人群:小儿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慢[医]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年龄在2周岁以上、[康]无发热性疾病患儿。需要注意的是,小儿皮[复]肤稚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每次贴敷时间[理]大约为2小时左右,否则容易导致皮肤出现[疗]红肿、水疱等现象。
“穴位贴敷”有讲究
●“三伏穴位贴敷”首先要注意贴敷时间成[培]人不超过6小时,属体质敏感者,或既往用[训]药曾出现起疱等反应,应缩短贴药时间至2[学]小时左右,或在有感觉后及时取下药物。
●贴敷后,多数患者会出现麻木、温、热、[习]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网]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文]如果感觉难以忍受,患者要及时取下药物,[章]用清水冲洗局部。不要搓、抓、挠,也不要[来]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自]肤的进一步刺激。
●贴敷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湖]避免电扇、空调直吹;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南]物;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长]效的食物;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沙]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起疱现象。
●若背部有红、肿、刺、痒等症状,或背部[中]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粒大小的水疱,患者[医]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可;如果水疱较大或有[康]少量渗出,可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疱,用消[复]毒棉球吸干水疱中的渗出液,再用紫药水涂[理]抹局部;如果渗出液体较多,可使用2%。[疗]的黄连素溶液冷敷患处,待渗出减少后再用[培]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水疱体积巨大,或水[训]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学]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专业医院寻求[习]治疗。
今年“三伏穴位贴敷”的具体时间
头伏:从7月14日开始
中伏:从7月24日开始
末伏:从8月13日开始
每年夏季贴敷5~6次,连续治疗3~5年[网]效果更佳,最好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生活实例
“穴位贴敷”
治好了我多年的哮喘
我今年67岁,咳痰、咳喘5年多,每遇感[文]冒、受凉或气候变化均可诱发哮喘发作,冬[章]季寒冷时尤甚,曾多方求治效果不佳,后来[来]接受中医“三伏穴位贴敷”治疗,3周后自[自]觉咳喘症状明显好转,后连贴2年,诸症皆[湖]除,未见复发。
专家简介
黄秋贤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主任、主任医师,哈尔滨市中青年名中医,首届哈尔滨市德艺双馨名医。擅长治疗因颈椎病所致的颈源性眩晕、中风偏瘫、语言障碍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