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和人体疾病号有关的梦,中医认为“淫邪发梦”这种梦亦有一定规律,如病在上多梦腾飞,病在下多梦坠落,病在膀胱多梦入厕,病在前阴多梦。(有时是人类本能欲望的反应)阴气盛多梦涉水;阳气盛时多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格斗厮杀等。实际上没有无梦的睡眠,但如果出现恶梦不断,惊起梦游,夜夜梦遗等就是病态了。 尽管中医心理学有着久远的渊源,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医心理学却并未被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加以研究。
点击电话咨询申申老师~~
直到1980年,中医心理学的概念才被正式提出来。如果将中医心理学概念的正式提出作为学科建立的标志,那么,中医心理学还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 自1980年之后,有关中医心理学的研究逐渐活跃起来。 1982年,成都中医学院成立了中医心理学研究组。 1984年,福建和江苏省分别召开了中医心理学专题讨论会。 首届全国中医心理学学术研讨会于1985年召开,到2006年,已举办了11届全国或国际中医心理学研讨会。 1992年,中国中医心理学委员会成立。
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二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飞法:针后不得气者,用刺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增强。宜在肌肉丰厚处施术。 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本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 这些就是毫针刺法的核心内容,在实践技能考试中会考到各个手法,所以需要大家不仅知道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际操作,勤加练习。15688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