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零起点学中医》出版后,心里一直有个想法:写一本有价值的针灸入门书。无奈七年来,读书、临证、研究、教学,始终未得空暇,完成夙愿。终于在2015年中,卸下沉重的两件工作,全力投入到现下这本小书的撰写。回顾一年余的历程,感慨良多。 无锡有针灸推拿培训吗.开元针灸培训学校咨询申申老师吧.加手机号的微信送学习资料.送视频学习.五年中医考证培训从业经验.
与《学中医》不同,《学针灸》撰写的困难,首先不是表达如何形象传神,也不是理论怎样高深莫测,而是参照蓝本的缺失。《学中医》,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理论支持。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到中医内科学,这些中医主干理论,都已形成相对完备的体系,在业内也已达成基本共识。需要的,只是理清一条主线,即以脏腑辨证为纲纪,前后贯通即可。然而,针灸的情形决计不同。 现下院校针灸教学的内容,大体分为经络学、腧穴学、刺灸法和治疗学四部分。如前言所讲,与中医学相比,其中缺少诊断学和方剂学,尤其诊断环节的缺失,对针灸影响极大。须知现代中医学以脏腑辨证为纲纪,所赖正是诊断。学了心肺肝脾,知道寒热燥湿,也明白气血阴阳,怎么用呢?学了四气五味,知道君臣佐使,也明白补虚泻实,怎么用呢?诊断是连接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的枢纽,离开诊断,寸步难行。而针灸遇到的,首先就是这个问题。 完全依照中医诊断学的思路,病位终会被归结到五脏,病性从虚而气血阴阳,从实则寒热风湿,《学中医》有详细讲解。问题是,这个被归结而成的五脏,如何与针灸治疗相切合呢?反观现代针灸临床,半为杂病半筋骨。且不说筋骨类病,其中相当部分与五脏本就关联不大;即使杂病,包括内科、妇科、儿科、皮科等诸多病症的杂糅,也未必都能归入五脏系统。问题的关键在于,针灸治疗,终要落实到具体的部位上;而一个虚化的五脏理论,不足以支撑整个针灸诊疗的体系。怎么办?15139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