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针灸甲乙经》:“中注,在肓俞下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刺入一寸,灸五壮。”
[穴名解]穴为冲脉、足少阴之会,神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与本穴相交,足少阴脉气由此经冲脉注入胞中,故名中注。
[位置]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文]线旁开0.5寸。 (图8—11—8)
中注穴位位置图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章]腹直肌。浅层布有脐周皮下静脉网和第10[来]、11、12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及伴行的[自]动、静脉。深层有腹壁下动、静脉的分支或[湖]属支,第10、11、12胸神经前支的肌[南]支及相应的肋间动、静脉。
[取法]仰卧,先取脐中下1寸的阴交,再[长]于其旁0.5寸处取穴。
[简易取法]脐下1横指,旁开0.5寸。[沙]
[刺灸法]直刺0.5—1.0寸;艾炷灸[中]5—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功用]滋肾益肝,清肠通便。
[主治]月经不调等,小便淋涩,泄泻,痢[医]疾,大便燥结,腰腹痛,小腹热等。
[配穴举例]配支沟、足三里,主治腹痛,[康]大便秘结;配次髂、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复]。
[现代研究]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卵巢炎,输卵管炎,睾丸炎,腰痛,腹痛,便秘,肠炎,结膜充血,角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