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后,除了喂养,就是护理了。家长最担心也最害怕的就是疾病,哪怕小小的感冒发烧咳嗽,都会让全家人紧张不已。可见,孩子的健康心系着全家人,脂肪瘤挂什么科,脂肪瘤的症状有哪些,得了脂肪瘤怎么办。
脂肪瘤挂什么科
挂外科和肿瘤科吧。平时饮食上可多吃些含硒的食物,硒具有防癌防瘤的作用,如硒维康口嚼片,高活性吸收好,可充分发挥硒在体内应有的作用;提高身体修复机能免疫力,患者可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脂肪瘤(lipoma)通常被认为是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的一种常见良性软组织肿瘤。由于绝大多数的脂肪瘤不导致直接的症状和并发症,诊断也无困难,因此对脂肪瘤性质的研究未能引起重视,进展较慢。
脂肪瘤包括以下4种类型:①通常最常见的脂肪瘤是普通的皮下脂肪瘤。由成熟的脂肪及少量间质组织组成,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表现为皮下或深部的质软肿块。②其他类型的特殊脂肪瘤。如血管脂肪瘤、肌肉脂肪瘤等,在临床或病理上与普通的皮下脂肪瘤有所不同。③异位脂肪瘤。此类可能是错构组织,在发生部位上与皮下脂肪瘤有所不同,如肌肉间脂肪瘤、血管肌肉脂肪瘤、神经纤维脂肪瘤等。④良性棕色脂肪瘤。
较小脂肪瘤,发展缓慢,无临床症状者一般无需处理。激光手术治疗脂肪瘤有多种方法,但对小的脂肪瘤采用微切口激光切除分叶取出。较大脂肪瘤根据部位按外科要求选择切口摘除,激光摘除脂肪瘤极方便。
脂肪瘤的症状有哪些
一般的脂肪瘤,有经验的医生,几乎都能做出明确诊断,一般的外科医生也可以做到70%-80%的准确诊断率。
表现为单个和多个皮下局限性肿块,或与血管球瘤并存,除肿瘤较大影响局部动作,或因压迫神经而引起疼痛外,一般无自觉症状,极少恶变。
1、可发生于任何部位
病变好发于颈,肩,背和腹部,亦可见于腹膜后和内脏,最常见于头,颈,臂和胸等部位皮下组织,约有7%皮损呈多发,多发皮损发育早,单发损害发育迟,到一定程度时即停止生长。
2、单发性脂肪瘤
脂肪瘤形态不一,常呈扁球形,结节分叶状或蒂状的质软的皮下肿块,有时为弥漫性肿块,可推动,质软而有弹性,不与表面皮肤粘连,一般界限清楚,生长缓慢,除非肿物过大,压迫局部神经分支而产生疼痛感觉,一般无症状,大者达几公斤,一般肿物的体积达到一定大小后,常停止生长,呈静止状态,被覆表面皮肤正常,多数皮损直径<5cm,其底较广,挤压瘤体基部时,表面皮肤可呈“橘皮”样,为皮下脂肪内垂直走向皮肤的纤维束牵拉所致,有时可出现自发萎缩或钙化,液化的现象。
脂肪瘤发病原因到目前为止都还不明确。有人认为脂肪瘤的发病与脑垂体前叶性腺激素的分泌有关。另外还有人认为本病的发病与先天性发育不良。那么,脂肪瘤如何预防?背上长脂肪瘤怎么办?
背上长脂肪瘤怎么办
一、气血凝聚型脂肪瘤治疗
选用丹参、桃仁、莪术、王不留行、垂盆草、青木香、海藻以解毒驱邪、活血行滞。
二、湿痰博结型脂肪瘤治疗
应选用夏枯草、半夏、丝瓜络、贝母、山慈菇以清热化痰、解毒散结。
三、恶性脂肪肉瘤治疗
1.炒橘核、煨莪术、天葵子、海藻、昆布、黄药子、浙贝母各15克,白茅根、蜂蜜各60g,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生首乌各120g,牡蛎粉、蒲公英、地丁各30g。
2.生何首乌250g,生瘙60g。
3.朝鲜参、远志、海浮石、川郁金、石菖蒲、乌蛇肉、郁金、柴胡、化橘红各30g,白术、海藻、昆布、当归、丹参、乌贼骨各60g,半夏、白芥子、胆南星、莪术、猪牙皂、青礞石、沉香、三棱各15g,六神曲适量。
4.蜈蚣、穿山甲、夜明砂、僵蚕、全虫、蝉衣各15g。
5.大生地、昆布、海藻、北沙参、白薇各12g,龙葵、白英、白花蛇舌草各30g,蛇莓15g,夏枯草、大麦冬各9g。
6.川弓、甲珠各9g,结核、天花粉、桃仁、丹参、丝瓜络各12g,黄药子、白药子各6g,夏枯草、海藻、生牡蛎、桑枝各15g,昆布30g。
预防脂肪瘤要掌握三大保健原则
第一大原则: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吃好早餐对于脂肪瘤患者极其重要。如果不吃早餐可刺激脂肪瘤或使原来的瘤体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第二大原则: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脏器的新陈代谢和清理负担,并可导致多余的胆固醇在皮下或内脏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脂肪瘤因此脂肪瘤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肉类食品每日限制再75g以下,品种应以瘦猪肉,以及去皮的鸡鸭肉为佳,但应避免吃肥肉鸡鸭的皮和加工的肉制品(如肉肠)等,此外鱼子鱿鱼动物的内脏,如肝脑肾肺肚(胃)肠,均应严格限食。
第三大原则: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酒精主要是在肝脏被分解代谢,如果摄入过量的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脂肪瘤形成及/或使原来的瘤体增长变大,增加脂肪瘤的癌变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