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毫针疗法
气滞血瘀型
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穴 气海、气冲、三阴交、合谷。瘀血较甚,加血海、次謬、膈俞、石门;腹痛甚,加地机;郁而化热,加然谷、行间。
方法 气海、气冲直刺1寸,平补平泻,局部肿胀感。三阴交直刺1~1.5寸,泻法,使针感向上放散。合谷直刺0.5~1寸,泻法。血海直刺0.5~1寸,泻法,局部酸胀感。次醪直刺,泻法,局部酸胀感,同时有小腹胀重感。膈俞1~1.5寸,捻转运针,局部酸胀。地机直刺1~1.5寸,强刺激泻法,针感向上扩散。然谷直刺1~1.5寸,捻转泻法,局部麻胀感。行间直刺0.3~0.5寸,提插捻转泻法,局部胀痛感。
痰瘀阻滞型
治法 理气化痰,破瘀消癥。
主穴 曲骨、大赫、气海、子宫穴、中脘、阴陵泉。
方法 曲骨直刺约1寸,捻转泻法。大赫直剌1~1.5
寸,捻转泻法。气海直刺1寸,平补平泻。子宫穴稍斜向中线刺1.5~2寸,捻搓泻法。中脘直刺1~1.5寸,提插泻法。阴陵泉向阳隆泉方向刺1~1.5寸,捻转泻法。
气血两虚型
治法 补益气血。
主穴 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隐白、脾俞、胃俞。面色苍白,心悸失眠,加膈俞、气冲;气短乏力,头晕目眩,加百会、膻中。
方法 主穴用补法。关元直刺1~1.5寸,捻转运针,小
腹部胀重感。足三里直刺1.5寸,提针或捻转运针,局部酸胀重感,或针感向足部放射。三阴交直刺1~1.5寸,捻转运针,局部酸胀感。隐白浅刺。脾俞、胃俞斜刺1~1.5寸,捻转运针,局部酸胀感。
(2)火针疗法
主穴 中极、关元、水道、归来、痞根。
方法 中极、关元、水道、归来直刺2寸,并用艾盒灸15分钟;痞根直刺1寸。用钨锰合金制成的火针(长2寸,粗0.8mm),针尖加热5秒,针体前2寸处呈鲜红为度,疾进出。
辨证配穴,施以手法,每周3次,12次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
(3)耳针疗法
取穴 子宫、卵巢、肾、脑、屏间。
方法 用0.5寸毫针刺入耳穴,深度以穿软骨为度,捻转泻法,留针1小时,留针期间行针2~3次,以加强刺激量,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4)耳穴贴压疗法
取穴 子宫、肾、耳中、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轮4。经量多,加脾、缘中;痛经,加神门;乳腺增生,加乳腺;经期,去内分泌。
方法 用王不留行子穴位单侧贴压,每日按压4次,每周2次(或隔日1次),两耳交替使用,3个月为1个疗程。
(5)电针疗法
取穴 子宫、气海、中极、三阴交、气穴。
方法 毫针刺得气后,通脉冲电针灸治疗仪,用疏密波频率不拘,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通电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6)激光针疗法
取穴 子宫前壁肌瘤照射子宫、曲骨、中极、关元,后壁肌瘤照射八髎穴。
方法 照射距离1.2m,以局部有舒适的温热感,照射
15~20分钟,每日1次,月经干净第6日起照射,1周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7日。以局部经络穴位照射配合中药内服。
在服药1~3小时内,根据病变部位选用穴位。
(7)丹灸疗法
半夏30g,天南星30克,木香18g,两头尖18克,共研细末,加蜂蜜适量调成膏状,捏成中心凹陷如栗子大小的丹座。
取硫黄粉30g放铜勺中微火烊化,将雄黄、朱砂各2g加入调匀,趁热倾注在平盆上冷却成片状的丹药。先将丹座置于脐孔及下腹包块痛处之上放平,取瓜子大的丹药片,放在丹座凹陷中点燃,以皮肤有灼热感为度,熄火后用油纸和纱布外敷2小时,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