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也叫中草药,疗效卓越,种类繁杂,形态各异,细分起来可分为丸、散、膏、丹、汤,其中的膏就是我们本书主要讲的内容。秦伯未尝谓:“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一语中的地阐述了膏方的本质所在。
很多人知道草药,却不知道膏方为何物。因为大多数人只喝过煎熬的草药汤,没有吃过膏方。这也不奇怪。因为在过去,膏方是宫廷里的专用药膳,大户人家也少见,穷人更是吃不起。
膏方可以算是中医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文]医中的膏方是一种将药材反复煎煮,去渣取[章]汁,经蒸发浓缩后,加阿胶、龟板胶、鳖甲[来]胶等胶性药物来收膏,再加糖或蜂蜜制成的[自]半流体稠状剂型。《说文》解释说:“膏,[湖]肥也。”意指浓稠的糊状物,特性凝而不固[南],常借指物之精华,故蕴含有滋润、缓和、[长]润泽的意思。
最早的膏方,是以煎命名的,中医经典古籍[沙]《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一些以“某某煎”[中]命名的方剂,炮制方法就与膏方的制作方法[医]相似。膏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康]期《内经》就对它有所记载。流传至今的膏[复]方都历经几百年的沉淀并原汁原味地保留了[理]下来。早在汉代医圣仲景时代,名医方士以[疗]辨证论治为基础,使用膏方来治疗某一病症[培],膏方制作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后来到[训]了隋唐时期,专事研究草药的方家把膏方研[学]制当作一门专业技术进行攻关;一直到宋元[习]时期,膏方研究得到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网]达官贵人研制膏方都是在滋补思想指导下以[文]延年益寿为目的;明清时期,膏方研制以冬[章]令进补思想为主,还把膏方与命门学说相结[来]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膏方理论思路,还作为[自]疾病后期调养的食品在宫廷中流行。随着现[湖]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加,膏[南]方成为现代人滋补身体以及调理疾病的新宠[长]。
这些不同时期的膏方流转史说明了膏方不同[沙]寻常的身世,小小膏方始终挟带着一种氤氲[中]的贵气。这也使得膏方在很多人看来十分神[医]秘和神奇。尽管古人研制膏方只是为达官贵[康]人服务,但随着膏方在坊间的流转,许多秘[复]制膏的方法还是为一些医家所掌握和研用,[理]慢慢普及开来。特别是二十四节气理论、健[疗]康饮食思想、《黄帝内经》养生观在民间的[培]推广,使膏方的使用有了很大的社会文化背[训]景。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膏方研究和制作[学]沿革至今,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没有被淘汰。[习]除了膏方不同凡响的滋补和保健作用,还因[网]为它周身散发着一种富贵之气、吉祥之气以[文]及来自大自然的灵气。
膏方好入口,功效不输中成药
为什么过去有钱人家生病了多煎制膏方,很[章]少喝草药?因为草药味苦,难以下咽,而膏[来]方味道甘美,形状晶莹剔透,药效还高。这[自]就是膏方流转于鼎食之家的缘故。
尽管汤药和膏方的制作就在一念之间,但结[湖]果很不一样。古时候人们制作膏方,在开方[南]子的时候讲究的是各种中药成分搭配在一起[长],起到1+12的效果。膏方里用水煎药,[沙]与我们平常开方喝药没有区别,但此时的膏[中]方还没有成型,还需要添加一些增加可口性[医]的调味药、秘料,继续熬制,才能形成膏方[康]。为了减少药味的困扰,制作者在口感方面[复]做出了很多探索。经过上千年的沿革,膏方[理]的味道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良[疗]药苦口”,发展到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培]制,让每一道膏方适合不同人食用。此时的[训]膏方就好似用一个囊(各种膏剂)锁住了需[学]要的药效(水煎药成分),防止药味改变、[习]效果流失,而且由于添加了调味药,改善了[网]膏方的口感,形状也更惹人喜爱,就像一个[文]精美的食物,真正实现了药食同源的目的。[章]另外,自己动手制作的膏方沾有家里人特有[来]的灵气,制作的膏方也像通灵宝玉,自成气[自]质和灵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谱在不断发生改变,[湖]由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环境等因素导致的疾[南]病越来越多。因而传统膏方的配药也在不断[长]改变,山楂、虎杖、蒲黄、黄芩、黄连、大[沙]黄等药物早已成为膏方的组成部分。可见膏[中]方已经演变成能调整人体生理机能的药物,[医]不再是单纯的滋补药。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康]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复]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