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又称丁子香、公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芳香浓烈,沁人心肺,通常在每年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色转为鲜红色时采收,其性温,味辛,入胃、脾、肾经,既可做为高级香料,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丁香花蕾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称为丁香油,亦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据测定,丁香油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β-石竹烯以及水杨酸甲酯、齐果墩酸、对氧萘酮类鼠李素等,具有温中、暖肾、降逆的功效,用于治疗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疝气及各类癣疾。市场上有以樟科植物桂树带萼的幼果(肉桂子)及叶柄冒充丁香,使用时应注意鉴别。
中药知识丁香真假识别方法
真品丁香:外观呈短棒状,长1~2cm,[文]红棕色至暗棕色。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萼管[章],长1~1.3cm,宽约5mm,基部渐[来]狭小,表面粗糙。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自]厚的萼,上部近圆球形,具花瓣4片,互相[湖]抱合。将丁香的花蕾剖开,可见多数雄蕊,[南]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长],质坚实而重,放入水中即下沉。丁香富含[沙]挥发油,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闻之[中]有浓烈的香气。
伪品肉桂子:外观呈倒卵圆形,长0.5~[医]1.2cm,直径0.6~0.7cm,明[康]显比正品个头小。其宿萼呈环状,边缘具不[复]明显的六道浅裂,表面暗棕色,有皱纹,下[理]部延长成果柄。宿萼内有椭圆形幼果,黄棕[疗]色,顶端稍平截,表面上有微凸的花柱残基[培];质地不如丁香坚实,入水不沉;用指甲划[训]之无出油现象,闻之虽有香气,但远不如真[学]品浓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公丁香还有抗菌作用,[习]水浸液或煎剂对许兰氏黄癣菌、白色念珠菌[网]等多种致病真菌及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白喉[文]、绿脓、大肠、痢疾、伤寒等杆菌均有抑制[章]作用。同时,还具有健胃、驱虫、止牙痛的[来]作用。所含的丁香油酚还有麻醉、降压与抗[自]惊厥的作用,而伪品肉桂子及其叶柄与丁香[湖]不属同科植物,虽具有一定的香气,但不具[南]备丁香的功效,故不可代替丁香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