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药茶:藿佩茶
组成:鲜藿香30克,鲜佩兰30克,绿茶2克
功用:解暑、祛湿
主治:预防中暑
制法:加水稍煎,频饮代茶
注意事项:煎泡代茶的藿香当选香气浓郁,[文]叶厚柔软,色绿,茎粗,结实者为佳;佩兰[章]也当以干燥,色绿,叶多,茎少,未开花,[来]香气浓者为上乘。
说明:本茶剂以藿香和佩兰二药为主要配伍[自]。藿香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湖]草,佩兰则为菌科植物兰草地茎叶。 夏季因感受湿浊之邪,往往全身乏力,四肢[南]倦怠,胸腹闷胀,饮食无味,甚或有泛泛欲[长]吐之感,服用藿佩茶,可使脾胃湿浊之气得[沙]以宣化,中气得以舒畅,脾胃得以苏醒,连[中]服数日,使人顿感精神爽朗,湿气皆去,藿[医]佩茶气味芳香,性微温而不偏燥热,既能化[康]体内之湿浊,又能驱散暑湿之表邪,对于预[复]防中暑也具有一定的功效。
?今日药膳:冰糖川贝汤
组成:川贝9克,玉竹15克,冰糖25克[理]
功用:养阴润肺,止咳化痰
主治:适用于肺病之阴虚低热,口干口渴,[疗]干咳无痰,或痰少带血,咯吐不利,舌红少[培]津等症。
制法:将川贝母洗净打碎,与玉竹、冰糖一[训]起放入容器中,加水适量,炖后去药渣饮汤[学],每日1~2次,连服15~30天。
宜忌:阳虚,面色(白光)白,神疲,舌淡[习]者忌服。
说明:川贝母苦甘微寒,能清热润肺,止咳[网]化痰。冰糖又称“石蜜”,滋阴润肺,与玉[文]竹公用,养阴润燥,生津止咳,用于肺胃阴[章]伤之咳嗽。
?预防小知识:
为什么在夏令时节小儿爱得“黄水疮”?
脓疱疮就是我们常说的“黄水疮”,是夏令[来]时节小儿最为常见的皮肤病。尤其是卫生和[自]医疗条件差的农村和偏僻的山区发病率更高[湖]。 夏天,气温偏高,各种昆虫繁殖很快。此时[南],赤身裸体的小儿最容易受蚊虫的叮咬,再[长]加上皮肤不洁和汗液浸渍、皮肤擦伤等,都[沙]会遭受细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中]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而得病。另外,夏[医]季是小儿瘙痒性皮肤病如湿疹、痱子、丘疹[康]性荨麻疹的多发季节。因瘙痒而频繁地搔抓[复],会造成皮肤微小伤痕,细菌便有可能乘机[理]而入而引起脓疱疮。另外,小儿的皮肤结构[疗]、循环、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皆未发育[培]健全,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的防御[训]机能还比较薄弱。因而儿童在夏天容易得脓[学]疱疮。 小儿得脓疱疮后,皮肤受损害的特点是,集[习]簇或星散地发生于面部、四肢或身体任何一[网]部位的丘疹,很诀形成水疱和脓疱等,大小[文]不一,数量多少不定,脓疱壁薄而易破,形[章]成糜烂面。 干燥后结成黄色脓痂。常因搔抓随之扩散。[来]由于脓疱位于表皮内,愈后不留疤痕。同时[自]伴有附近淋巴腺肿大。在急性期有发烧、食[湖]欲不振,睡眠不佳,哭叫不宁,白血球升高[南]。一旦脓疱疮迁延下去,可以合并急性肾炎[长]。
防治小儿脓疱疮的办法如下:
首先,要讲究小儿的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沙]增强小儿体质,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其次,因此病是传染性皮肤病,应作好隔离[中],防止对健康儿童的传染。患儿的衣服、床[医]单、玩具、食具、帽子、手帕等都要消毒后[康]再用。 对于患儿,除了服用扑尔敏等止痒药以控制[复]搔抓外,必要时也可用抗菌素药如青霉素、[理]链霉素和红霉素等。在脓疱未破时,先用2[疗]%碘酒局部消毒,再用无菌针头挑破脓疱壁[培],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棉捧将脓汁擦净,再涂[训]2%龙胆紫溶液,红霉素或金霉素软膏。脓[学]疱已破,露出糜烂面或结成厚痂时。可用0[习].1%雷佛奴尔溶液或1:2000呋喃西[网]林溶液冷湿敷,不仅可使局部清洁,减少渗[文]出,痂皮也容易脱落。当脓痂脱掉后,再涂[章]红霉素或新霉素软膏。 最后,要注意预防急性肾炎的并发。如发现[来]小儿尿少,尿频,尿急,尿黄或血尿,眼睑[自]及颜面有浮肿时,应及时去医院详细检查治[湖]疗。
婴儿患脂溢性皮炎怎么办?
婴儿脂溢性皮炎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肥胖婴[南]儿。最早的可发生在出生后2一3个月内。[长]此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了,可能与遗传神[沙]经精神障碍、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等有关[中]。卫生不良、汗液脂垢的腐败分解、摩擦以[医]及各种理化刺激等都可诱发此病。这种病多[康]出现在皮脂腺丰富处,如头皮、眉区、耳后[复]、鼻翼凹、背部等处。初为多数小丘疹,后[理]扩大,上盖黄色油腻鳞屑,积厚成痂,擦掉[疗]后又结,稍有痒感,重者可以有渗出液。如[培]继发感染可呈脓疱。 防治:寻找致病因子,限制多糖饮食,注意[训]卫生,避免搔抓。口服药可用复合维生素B[学]1、B6,镇静止痒剂等。外用药有皮质类[习]固醇激素、硫磺、水杨酸、鱼石脂、白降汞[网]、煤焦油等。如已感染可加用磺胺类药或抗[文]菌素类药物外部涂搽。
书名:《中华饮食养生》--夏季饮食养生[章]
作者:马凤阁等编著
吃的问题,是一个既古老而又现实,既简单[来]而又高深的问题。吃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自]生,又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湖]几千年前就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南],并总结出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技术。随着人[长]类文明的发展又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拓宽。中[沙]国饮食在花样品种、制作工艺以及色、香、[中]味等方面堪称世界之首。然而,饮食作为中[医]华文化、中华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深[康]邃的内涵却远远不止这些。
《中华饮食养生》丛书的立意是新颖的,编[复]写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它具有中华传统养生[理]的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深层次的精华,触[疗]及到中华饮食养生最本质的内涵。……
序言 主编寄语 第一章概论……………………………………[培]………………………1 第一节中国传统四季饮食养生的起源和发展[训]……………………1 第二节弘扬传统饮食养生的意义……………[学]……………………5 第三节中国传统饮食养生的特色……………[习]……………………7 第二章中国传统饮食养生的理论基础………[网]………………………15 第一节先从人与自然说起……………………[文]……………………15 第二节阴阳学说简述…………………………[章]……………………17 第三节五行学说略论…………………………[来]……………………25 第四节脏腑经络和精气血津液………………[自]……………………38 第五节食物的食性与药物的药性……………[湖]……………………60 第六节饮食的作用……………………………[南]……………………67 第七节食物与药物的相反和禁忌……………[长]……………………71 第八节四时四宜和五脏的五宜五补…………[沙]……………………75 第九节四宜制宜和辨证施餐…………………[中]……………………77 第三章夏季饮食养生原则……………………[医]………………………81 第一节夏季天地变化特点……………………[康]……………………82 第二节夏季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特征…………[复]……………………87 第三节夏季饮食养生宜忌……………………[理]……………………93 第四章夏季饮食养生食物……………………[疗]………………………100 第一节粮食类…………………………………[培]……………………101 第二节蔬菜类…………………………………[训]……………………107 第三节肉类……………………………………[学]……………………117 第四节水产类…………………………………[习]……………………125 第五节蛋乳类…………………………………[网]……………………133 第六节果类……………………………………[文]……………………135 第七节饮料类…………………………………[章]……………………142 第八节酒类……………………………………[来]……………………151 第九节中药类…………………………………[自]……………………155 第五章夏季饮食养生膳………………………[湖]………………………164 第一节家常菜肴类……………………………[南]……………………164 第二节药膳类…………………………………[长]……………………212 第三节御膳类…………………………………[沙]……………………220 第四节小吃类…………………………………[中]……………………225 第五节粥食类…………………………………[医]……………………231 第六节羹汤类…………………………………[康]……………………242 第六章夏季饮食养生膳谱选配………………[复]………………………253 第一节孟夏天地人变化及饮食配餐…………[理]……………………253 第二节仲夏天地人变化及饮食配餐…………[疗]……………………267 第三节长夏天地人变化及饮食配餐…………[培]……………………271 第七章夏季健美长寿饮食……………………[训]………………………284 第一节增智饮食………………………………[学]……………………284 第二节健美饮食………………………………[习]……………………287 第三节减肥饮食………………………………[网]……………………295 第四节长寿饮食………………………………[文]……………………302 第五节强壮饮食………………………………[章]……………………308 膳谱索引………………………………………[来]………………………312 后记……………………………………………[自]………………………318
精彩片断
夏季饮食养生宜忌
饮食调养,首先是指应用食物的营养来防止[湖]疾病,促进健康长寿,某些食物配合药物可[南]以促进病体的康复,称为食养,也就是饮食[长]养生的意思。如果用食物治疗疾病,则称为[沙]食疗或食治。一般地说,食疗也可属于饮食[中]调养的范畴。本节主要是以食养为主向读者[医]介绍在夏季怎样通过饮食而达到养生的目的[康]。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复]本条件,而要使人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理]和智慧,则又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肚子,还[疗]必须从“天人合一”的角度,顺应四季变化[培]去考虑饮食的合理调配,以保证人体在不同[训]的季节中汲取必需的营养素,来维持人体正[学]常的生理功能,真正起到养生长寿祛病的目[习]的。
元代贾铭在《饮食须知》中说:“饮食藉以[网]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文]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是养生者亦未[章]尝不害生也。”由此不难看出,饮食种类成[来]千上万,如不注意因季、因时、因人、因地[自]有目的选择,对人体不但无益,反会伤人体[湖]正气。食物虽然安全平和,可以养生,但它[南]有寒性,热性之别,以及四季食物之差异,[长]有的甚至包含有害物质和毒素,如不加选择[沙]地“纵然杂进”,轻的可出现肠胃不适,严[中]重的则会打破人体阴阳平衡,甚则可危及生[医]命。例如,蟹是营养价值极高而又味道鲜美[康]的食品,属寒性、肠胃虚寒的人吃了会出现[复]腹痛;慢性支气管炎的人吃了令人咳嗽。如[理]果食用没有烧造煮熟的蟹或死蟹,还会引起[疗]上吐下泻的中毒症状。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孟[培]英说:“颐先无玄妙,节其饮食而已”。就[训]是说养生长寿的奥秘在于调节饮食,充分地[学]强调了饮食调养的重要性。夏季饮食宜忌问[习]题,对人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一、夏季饮食宜养阳气
所谓阳气,泛指人体动能活动,中国传统医[网]学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固。”意思是[文]说,阳气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可以使人身[章]体健康,体质强壮,增强抵抗能力,免受自[来]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那么在夏季本来阳气[自]亢盛的季节,为什么还要注意保养人体之阳[湖]气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南]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长]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其根,则[沙]伐其本,坏其真矣。”春夏的特点是生发蓬[中]勃,其性属阳。秋冬的特点是平静凝敛,其[医]性属阴。阴阳本是矛盾的统一,四时交替,[康]寒暑往来是阴阳消长的反映,同时也是阴阳[复]互根的体现。正如医学家张景岳所说:“夫[理]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疗]。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地,…[培]…皆所以从其根也。”这就是说夏季进行饮[训]食养生必须善于掌握人体的气血阴阳的偏胜[学]偏衰,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配以不同的饮食。[习]有关这一点本书将在后面章节详细介绍。例[网]如,阳虚之人,其病每于春夏稍愈,秋冬加[文]剧,调理必须于盛夏阳旺之时,即予以培补[章],至秋冬才可能减轻症状或减少复发。笔者[来]也曾于夏日三伏天用中药白芷、细辛、白芥[自]子、桂枝研细末贴敷背俞膏肓穴、定喘穴治[湖]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获满意疗效[南]。如能配合内服培补脾肾方药,疗效更佳。[长]因为“养阳”的含义包括养肾阳之义,肾阳[沙]为一身阳气之根,故古人春夏养阳要注意“[中]从其根”,方能真正达到夏养阳的目的。推[医]而广之,凡慢性的阳虚类体质的人,如能采[康]用这种“冬病夏养”的办法,于春夏之际,[复]给予适当的食物,如韭菜、芥菜、葱、虾、[理]麻雀肉、蛋类、肉类、辣椒、姜等。也可选[疗]用鲜荔枝、杨梅、桃、杏、桂圆、大枣等水[培]果,或者用养阳的药物来调治和保养,往往[训]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学]《本草纲目》中说:“以葱、蒜、韭、蒿、[习]芥等辛辣之菜杂和而食。”《寿世保元》中[网]亦说:“夏日伏阴在内,暖食尤宜”。上述[文]辛辣之菜及水果可谓是夏季养阳的佳蔬良药[章]。当然,如属阳旺之体,就不能再用过多温[来]热之品以火上加油,相反则宜用寒凉甘润之[自]品以壮水制火,使其阳平。总之,夏季养阳[湖]亦要因人具体对待,真正达到借夏天阳旺来[南]培植秋冬之不足。
二、夏季饮食宜清淡解暑
夏季来临,气温上升,烈日炎炎,由于大量[长]出汗,饮水量明显增多,同时也因饮水、吃[沙]生冷瓜果等而冲淡胃酸,降低消化功能。因[中]此,夏季饮食宜清淡才有助于消化吸收,若[医]太咸或过甘味厚都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康]血”和“肾”的病变。如《素问?生气通天[复]论》说:“味过于咸,则脉凝泣而色变。”[理]《灵枢?五味篇》也说:“咸走血,多食之[疗]令人渴。”渴则又多饮,宜造成恶性循环。[培]据报道,每日食盐超过15克以上,高血压[训]的发病率约为10%,正常人一般每天食盐[学]控制在10克以下,当然,由于夏季酷热,[习]大量出汗,使体内盐分失去过多时,就要随[网]时注意补充失去的盐,否则,体内盐太少,[文]电解质失去平衡,也会引起肌肉酸痛、乏力[章],甚则发生抽搐。因此,夏季吃些如盐水虾[来]、盐水鸭、佐餐小菜等就比较合乎时令要求[自]。同时,古人也充分考虑到夏季适当增减以[湖]养肾的五行理论,如《摄生月冷》说:“季[南]夏……增咸减甘,以滋肾脏……宜减肥浓之[长]物、宜助肾气,益固筋骨。”
另外,夏季暑邪易于侵犯人体,故应充分注[沙]意清热解暑降温。自古以来,前人总结了大[中]量的清热解暑的方法,一是多饮些清凉饮料[医],如淡盐开水、淡茶水、酸梅场、绿豆汤、[康]香薷汤、荷叶粥等;二是多吃些具有清热、[复]解毒、降暑功效的瓜果等,如西瓜、丝瓜、[理]南瓜、冬瓜、黄瓜、西红柿、竹笋、豆角、[疗]豆制品。并巧用大蒜、姜、醋等调味品,以[培]增强食欲。
三、长夏饮食宜健脾渗湿
长夏,为夏秋交接之际,主湿,属土,脏腑[训]应脾。传统医学认为,脾具有主运化的生理[学]功能。所谓“运”,即转运、输运;“化”[习],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网]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文]至全身的生理功能。其运化功能可分为运化[章]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在此主要阐述脾[来]运化水液的意义。
运化水液,也有人称作“运化水湿”,是指[自]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是脾主运[湖]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饮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南]收,多属液态状物质,所调运化水液的功能[长],即是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余水分,能及[沙]时地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中],化为汗和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脾的运化[医]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康]正常的停滞,也就能防止湿痰钦等病理产物[复],甚则导致水肿。故《素问?至真要大论》[理]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就是脾虚[疗]生湿、生痰、水肿的发生机理。
然而,在长夏季节湿邪主令,要适应这一季[培]节的变化,脾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训]当谈及这一季节饮食养生宜忌时,健脾就显[学]得非常重要,要使负担已经较重的脾脏能够[习]进一步加强运化水湿的功能,也只有通过健[网]脾的调理,才能实现这一目的。所以,长夏[文]季节里,在饮食上宜多吃些健脾渗湿的菜和[章]药膳。例如,山药、茯苓、白术、白扁豆、[来]莲子、芡实、苡米、白果、百合、红枣、莲[自]藕、冬瓜、南瓜、苦瓜、苦菜、柑桔皮、姜[湖]等。同时要注意“夏月戒晚食者,以夜短难[南]消化也”(《养生四要》)。也只有这样才[长]能增强脾胃运化水湿功能,而不致于水湿停[沙]留,造成疾病的发生。
四、夏季饮食忌贪生冷
夏季既然是暑、湿当令挟杂火热之邪,气温[中]很高,自古就有“赤日炎炎似火烧”之说。[医]所以,适当吃些生、冷食物无可非议,甚则[康]建议吃点冷饮,尤其在高温下作业的人员,[复]以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这里所说的关键在[理]于不能“贪”,所谓“贪”即无度。只图一[疗]时之快,忽食冷饮、生物,而不顾及脾胃之[培]功能及夏宜养阳之告诫,从而造成脾胃受寒[训],功能下降,消化力降低,水湿停滞,出现[学]腹痛,腹泻,腹胀,纳谷减少,亦可引起旧[习]病发作,或潜伏至秋冬发病。故《摄生要义[网]》说:“夏日人身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是[文]人脱精神之时,特忌下利以泄阳气。”又《[章]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夏伤于暑,秋为[来]^疟”。中国传统医学极其重视脾胃功能并[自]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湖]以保护好脾胃功能,才是真正的养生大法,[南]如果不注意保护脾胃之阳气,消化、吸收功[长]能一旦受到损害,再好的食物也不能变成人[沙]体的营养,这还谈什么饮食养生呢?故《食[中]饮以宜》一书中有“惟有夏月难调理,内有[医]伏阴忌凉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得秋来生[康]疟痢”之告诫。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提一下,夏季妇女月经期[复]一定不能贪食冷饮之类的寒凉食物,为了避[理]免引起月经量的减少或停经、痛经等妇科疾[疗]病。
五、夏季饮食忌肥甘厚味
中国的养生学者们历来提倡吃素食,特别是[培]受佛教和道教之影响,认为吃素食能修心养[训]性,可以达到清高洁净的境界,可以长寿。[学]在我国很多人也确实是以素食为主的,尤其[习]在夏季素食倍受众人推崇,而肥腻之品更受[网]冷落。可能也是与几千年来国人养成的良好[文]习惯有关。《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高[章]梁之变,足生大丁”。高,膏也。梁,粱也[来]。足,足以。就是说,过食肥美厚味,易产[自]生大的疔疮。现代医学也发现,经常吃高脂[湖]肪,高热量食物,可以导致多种疾病,如肥[南]胖、糖尿病、动脉硬化症。特别是在夏季,[长]吃了较多的难以消化腻肥饮食,使本来消化[沙]功能降低的脾胃再增加新的负担,若不能及[中]时消化,则郁结于内,产生火热之邪,复加[医]天暑之邪共同致人发病。以腹痛、腹泻、呕[康]吐、发热、腹胀、目赤肿痛、舌体糜烂、生[复]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五心烦热等症为[理]多见。甚则引起痈疽疮毒等病症。因此说,[疗]夏季则清淡素食为主,这样更加体现了夏季[培]饮食养生的特色。
六、夏季饮食少辛热、少苦味之品
在酷暑盛夏,为什么少食辛热食物,似与前[训]面提到的“春夏宜养阳”有矛盾之处,其实[学]不然,这里所说的是针对一般常人而言。夏[习]季炎热,汗出溱溱,内热较重,倘若食用较[网]多辛辣之品,则可助内热生火,造成心火上[文]炎,口舌糜烂,牙龈肿痛,口鼻干燥,小便[章]黄赤涩痛,大便干结等症状,故《养生论》[来]有“夏气热,直食菽以寒之,不可一予热也[自]。”但少量用于饮食调味,确又有提高食欲[湖]的作用。
中国传统医学亦认为:辛味入肺,过食辛味[南],肺气偏亢,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故[长]偏亢的肺气不能被心火所克制,就反侮于心[沙],引起心肺之病。如有肺气不足者,赤可适[中]当增辛味之品。孙思邈《千金要方》曰:“[医]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按[康]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之原理,夏季[复]宜少食苦味之品,有助养生。苦味通于心,[理]夏季本就心气偏旺,若多食苦味饮食则使心[疗]气更亢而易及于肝,肝属木,木生火,肝为[培]心之母,心为肝之子,心气伤肝,叫“子病[训]犯母”,或叫“子盗母气”。当盛夏之后,[学]进入长夏,因湿气渐重,可适当增食辛味之[习]品,具有除湿作用,并为进入秋冬季节打下[网]基础。
有关夏季饮食养生宜忌,主要就浅谈上述六个方面。由于夏季气候极其复杂,暑湿热之气相互混杂,饮食调理格外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在中药饮食养生丰富的内涵之中,这只能作为夏季饮食养生的原则,希望广大读者在具体运用时,千万别忘记要因时、因地、因人而直,综合考虑,合理配餐或选用药膳,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也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饮食养生真正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