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预防理论和方法,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学的临床实践。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也是中医预防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基本原则。
1.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就是在消化性溃疡没有发生之前,[文]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消化性溃疡的发[章]生。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与邪正两方面的因素[来]有关。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自]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湖]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未病先防必须从邪与[南]正这两个方面确定具体的原则和方法。
(1)调养身体,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长]:《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沙]邪不可干。”体质壮实,正气充实,抗病能[中]力就强;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抗病能力就[医]低下。因此,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调养身体、[康]增强体质,使气血阴阳调和与充实,是培养[复]正气、提高抗病能力的关键。具体方法如下[理]:
①顺应自然规律、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协调。[疗]
②重视精神调养: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机体[培]脏腑气血功能活动密切相关。情志异常不仅[训]可以直接导致内伤疾病,而且可以扰乱人体[学]气机,使正气内虚,而招致外邪入侵。因此[习],日常重视精神调养,避免各种不良的精神[网]刺激,做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思想上安[文]定清静,不贪欲妄想,必然有利于健康。正[章]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恬淡虚无[来],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③加强体育锻炼:“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自],经常进行身体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气血的[湖]流畅,使人体筋骨强劲,肌肉发达结实,脏[南]腑功能健旺,还能以“动”济“静”,调养[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沙]高抗病能力,减少和防止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中]。进行身体锻炼,一定要求活动量要适度,[医]做到“形劳而不倦”。并且要求循序渐进,[康]持之以恒,方能收到动形以养生防病之功效[复]。
④注意生活起居:包括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理]、劳逸适度。饮食有节,即对饮食物要有节[疗]制。既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又要注[培]意饮食质与量的合理搭配。做到五味调和、[训]适时适量,切忌偏嗜和过饥过饱;起居有常[学],即指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并顺应四时气候[习]的变化来安排作息时间;劳逸适度,即不可[网]过劳过逸。过劳易耗伤气血,过逸则气机不[文]畅、血脉不活,气血阻滞,易生病端。只有[章]保持正常规律的起居生活,才能精神充沛,[来]身体健康,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⑤药膳食疗预防: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食物[自]与药物结合,因时制宜,取药、食二者之长[湖],达到预防消化性溃疡和保健强身的作用。[南]
(2)防止病邪毒气的侵害:病邪是导致疾[长]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故未病先防除增强体质[沙]、提高正气抗病能力外,还要注意防止病邪[中]的侵害。具体方法如下:
①注意饮食卫生。
②注意环境卫生。
③避免病邪侵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医],“顺四时而适寒温”,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康]健康。
2.既病防变
当发生消化性溃疡之后,如果得不到及时诊[复]治,就可能发展,导致变证丛生。因此,为[理]了防止消化性溃疡的发展,要根据消化性溃[疗]疡的传变规律,早期发现,有效治疗,防止[培]疾病恶化和变证的出现。
(l)早期诊治:消化性溃疡一旦发生,应[训]及时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尽快使疾病愈于初[学]期阶段,这是防止疾病发展和传变的重要而[习]有效的方法。
(2)控制疾病传变:传变,是指疾病在机[网]体脏腑。经络及组织中的转移和变化。在决[文]定并影响疾病传变的各种因素中,邪正斗争[章]及其盛衰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针对邪正盛衰与病势的趋向和病位之所在,以及疾病发展传变的一般规律,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或损其有余,或补其不足,或先安未受邪之地,来终止疾病的发展,是控制消化性溃疡传变与恶化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