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经常听到中医院抱怨“收费太低”,但究竟低多少,低在哪儿,谁也说不清。很多院长都说:“多少个发展中医、保护中医的政策都不如有一个好的物价政策。”但是,这么多年中医院连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都未开展,拿什么给制定合理的中医服务价格提供依据?”
“技价背离”——“国粹”遭遇最大尴尬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医发展论坛上,北京光明[文]骨伤医院院长韦以宗教授的发言振聋发聩:[章]“中医的收费价格已严重背离了价值规律,[来]‘贱卖’中医后患无穷!”
有这么严重吗?收费低岂不是对病人有好处[自]?“简便验廉”不是中医的优势所在吗?物[湖]美价廉何以反倒后患无穷?
韦教授这样回答:“中医技术服务定价极为[南]不公,不公就妨碍发展。拿大家都关心的中[长]医院不姓‘中’、中医师‘西化’问题来说[沙],并不是院长愿意‘背叛’中医,而是他发[中]不出工资。要养活职工,维持医院运转,可[医]搞纯中医挣不到钱,所以他必须想别的办法[康]。中医师靠学校教给他的中医技术找不到饭[复]吃,所以他必须掌握能挣到钱的其他技术![理]”
韦以宗说:医院收入是从医生的技术活动中[疗]获取的,而医生的技术活动不外乎诊断、用[培]药、技术操作。不只中医,西医也是如此。[训]在医疗技术操作上,除了检查诊断仪器、治[学]疗仪器之外,靠医生一双手操作的,还有中[习]医的针灸、正骨、按摩;西医的注射、手术[网]等。“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医的技术活[文]动就是低价‘贱卖’。”
以北京地区的收费标准为例——西医静脉注[章]射收费1.5~2元。中医针灸收费4元、[来]穴位注射1元。西医的注射是护士操作,而[自]中医针灸是5年本科毕业的针灸医师操作。[湖]骨折复位,西医切开复位或骨折复位平均在[南]350元以上,中医复位,骨折80元,脱[长]位60元;牵引疗法,西医16元,中医3[沙]元。同一操作技术,中医只是西医的1/5[中]。推拿、按摩,中医按摩20分钟以内10[医]元,而市场上保健按摩40分钟上百元。中[康]医按摩是5年大学本科毕业的推拿按摩医师[复],收费价格仅是桑拿按摩的零头。
“最令人不解的是中医相当多的技术根本没[理]有定价!”韦以宗说,目前《全国医疗服务[疗]价格项目规范(试行)》规定的3966项[培]服务项目中,中医只有97项,占2.45[训]%。像针灸,收费标准只有14项,其中还[学]包括了现代的电针、仪器针。但2000年[习]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9种针具、26种[网]针法了。“为什么西医同一操作,就能因各[文]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收费,针灸却部位不同[章]、针法不同,收费却都是一个价?”
韦教授又列举了自己最熟悉的骨伤科,西医[来]骨科收费项目共有217项,细到一个小手[自]指的肌腱手术均有价。而中医骨伤科收费项[湖]目只有骨折和脱位,实际上早在尚天裕的《[南]中国接骨学》一书上就介绍了30余种不同[长]部位的中医骨折复位法。更为可悲的是,中[沙]医用了3000年、现代又举世闻名的小夹[中]板固定骨折技术,竟然在不少地区没有收费[医]标准——是免费治疗!
“稀里糊涂”赔本在哪儿谁也说不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中医医疗服务成[康]本与价格研究”课题组认为,长期以来,中[复]医院形成了以药品收入为主的补偿方式,实[理]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已使其陷入亏损状态[疗]。中医医疗服务的定价偏低,未能充分考虑[培]中医医疗服务不开展或较少开展收费较高的[训]实验室检查、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以及手[学]术的特殊性,同时,中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习]基础较差,不能做到按成本收费,造成了收[网]入与成本的不配比性,影响了中医院特色,[文]特别是影响到医改后中医院的发展。
这项研究对66家中医院的54个中医服务[章]收费项目进行了成本与价值的比较,结果5[来]4个项目中有40项,即近3/4的项目处[自]于亏本经营状况,最常用的中药熏药治疗、[湖]骨折手法整复术、普通针刺、耳针、灸法、[南]拔罐疗法,其盈利率竟分别为-54.4%[长]、-63.8%、-78.12%、-63[沙].2%、、-50.74%、-80.04[中]%。像穴位贴敷治疗、眼针等中医收费价格[医]的盈利率更是在90%以上!除收费价格不[康]能反映中医的价值以外,该研究认为还普遍[复]存在着中医服务收费项目偏少、不够细化、[理]未能充分反映中医医疗服务特点等问题。根[疗]据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院成本核算中心的[培]调查,中医服务收费项目盈余基本为负数,[训]仅个别医院有盈余,且盈余额很少。
早已是市场经济时代了,但全国的中医医疗[学]机构还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轨道上徘徊。一位[习]三甲中医院的院长说:“长期以来,中医院[网]的成本核算基本是空白,宏观上缺乏政策要[文]求,微观上各中医院也没有重视,一直是稀[章]里糊涂混日子。”确实,经常听到中医院抱[来]怨“收费太低”,但究竟低多少,低在哪儿[自],谁也说不清。很多院长都说:“多少个发[湖]展中医、保护中医的政策都不如有一个好的[南]物价政策。”但是,这么多年中医院连医疗[长]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都未开展,拿[沙]什么给制定合理的中医服务价格提供依据?[中]
“形势所迫”“脱掉长袍换西装”
不少中医院院长反映:“在这样的物价政策[医]下,几乎所有的中医院为了生存都必须依靠[康]购进大量的检查设备和引进能开展检查或手[复]术的西医人才,因为这些项目的利润空间大[理],在渡过了生存难关之后,才能考虑找回中[疗]医特色,寻求更大的发展。”他们直截了当[培]地说:“在当前的价格体系下,如果没有政[训]策干预或经济投入,中医院从自身利益出发[学]优先发展西医是必然的。”他们同时表示,[习]现在他们只需要补充有经验的西医人员,而[网]对中医人员尤其是新毕业的大学生不感兴趣[文]。
“问题严重啊!”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章]员孙树椿说,“尚天裕等老一辈骨科专家,[来]在中医接骨基础上创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自]折方法,早在1964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湖]推广项目,几乎所有骨折都可以用非手术疗[南]法治疗,国际学术界认为这是我国医学对世[长]界的一大贡献。但进入市场经济后,连从那[沙]时走过来的骨伤科医师都不愿做‘物美价廉[中]’的接骨,而宁肯学西医开刀上钢板,更不[医]用说不熟悉接骨技术的年轻一代中医了。”[康]
“现在中医院临床开展手术最多的是骨科,[复]用钢板等器械手术收费高,手术者还有高额[理]提成。”孙树椿说,他的学生在湖北某中医[疗]院任骨科主任,医院压给他的创收任务每年[培]猛增,“谁都知道创收指标用中医方法根本[训]别想完成”。
现在很多病人抱怨看病贵,怀念上世纪六七[学]十年代看病时的价廉。可他们哪里知道当年[习]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中国三大医学奇迹”中[网]的接骨、针麻,现在已全面倒退,甚至退出[文]了医疗舞台。
一位骨科专家感慨地说:“中西医结合治疗[章]骨折基地之一的北方某骨科医院,在上世纪[来]80年代,一个骨折如果需要切开复位,需[自]经科主任审批方能下手术通知书。所以那时[湖]每年收治近5000例骨折伤员,上手术台[南]者只占10%~15%。而现在,小夹板用[长]得少了,上手术台切开复位的占到了80%[沙]。”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章亚成教授说,别[中]看上报的中医药治疗率不低,其实中医院实[医]际上的中医药治疗率多在20%~30%之[康]间,而且越是经营好的中医院中医药治疗比[复]例越低,越是基层中医院中医药治疗率越低[理]。“可以说,大多数中医院已经名存实亡了[疗]。”山东省莱芜市某医院中药饮片的销售情[培]况,从另一侧面验证了这一说法。该院中药[训]饮片在药品总销售额中所占比例连年下降,[学]近三年来分别仅占0.85%、0.52%[习]和0.39%。
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检测中心公布的数字[网],有力地证实了这种变化:虽然中医院整体[文]服务水平增强,但也普遍存在着中医治疗率[章]偏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率低[来]的“三低”现象。数字同时显示,中、西医[自]治疗率形成剪刀差:中医逐年下降,西医逐[湖]年升。2000年、2001年、2002[南]年、2003年在中医院的住院病人中,中[长]医治疗病案数分别占28%、25%、20[沙]%和18%;在住院收费比例中,西药费占[中]总费用的37.4%,中成药和中草药仅占[医]总费用的8.07%。
“西为中用”患者多掏了钱
中医低价“贱卖”导致病人负担加重。初听[康]这种观点大惑不解,但听一批中医院院长的[复]一番剖析后,深感其结论的必然。韦以宗说[理],价格循环法则支配人的行为,价格与需求[疗]供给之间的关系是,需求增加则价格上升,[培]需求减少则价格下落,反之亦然。这一法则[训]在医疗市场中同样起作用。
他说:“医生在医疗活动中角色特殊。他们[学]可以从供给者的立场去‘卖高价’。简单地[习]说,20元钱即可治愈的感冒,可以让你花[网]到300元。即按价格循环法则的‘价格上[文]升’则‘供给增加’。比如针灸可以治感冒[章],但‘价格下落’,一次只能收4元钱,所[来]以医生就让‘供给减少’,而按照‘价格上[自]升,供给增加’,用进口药给你治感冒,让[湖]你消费300~500元。结果一些中医院[南]治感冒不用针灸和中药,都用进口药了。”[长]
中医“贱卖”导致的患者高价埋单怪现象有[沙]很多,如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疼痛、脏器[中]功能失调等是公认的,但由于只能收4元钱[医],“所以针灸医师为了创收,在针灸的同时[康],增加了不少检查项目,并加用了大量中西[复]药物。”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一位教授说[理],“这样一个疗程下来,病人康复靠的主要[疗]技术是针灸,但病人为针灸付出的费用不足[培]100元,而医生附加的检查、中药、针剂[训]、输液则多达几千元。这就是中医低价‘贱[学]卖’增加患者负担的结果!”
“如果仅靠针灸收入,恐怕连护士的工资也[习]发不出!”一位针灸科主任说,“假如针灸[网]有了合理的收费价格,针灸医师就不会附加[文]那么多的药物,患者的负担反而会减少。”[章]
从经济学角度讲价值有相对和绝对之分,“[来]虽然祖宗未传下来唐、宋、元、明、清的中[自]医收费依据,但现在有西医的收费标准,为[湖]什么不来个‘相对价值’比较参照呢?如果[南]说医疗是以恢复人的健康为最终目的(即“[长]绝对价值”),在同一“绝对价值”面前,[沙]为什么中医的定价不足西医的1/5~1/[中]10?”韦以宗很不平地发问。相比之下,[医]收费的不公平在骨伤科最为突出。按肘关节[康]脱位复位术的收费标准,中医收费一律60[复]元,而西医切开复位,一、二、三级医院分[理]别是456元、547元、593元。中医[疗]在门诊复位治疗后固定两周,用两周活血化[培]瘀药,共计不到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