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一种中药材的名称。这种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河南、新疆等地,常年生长于山地、林缘、草坡的阴湿环境下。大黄性味苦、寒。《本草纲目》记载:“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并勿轻用,其性苦寒,能伤元气、耗阴血故也。”下面我们来看看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吧。
一、大黄的功效
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文]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章];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来];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自];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湖]烫伤。
二、大黄的作用
1、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及止血:用酒洗大黄[南]10克,甘油5毫升,苯甲醇2毫升,制成[长]注射液100毫升。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沙]。对血小板减少症每日1次,手术后止血用[中]每日2次。亦有用生大黄9钱,石灰1两,[医]文火炒拌,出,加入明矾(每100克石灰[康]加入明矾0.6克)共研细粉小量分次干吞[复](于1天内吞完)。治疗10例,均达到止[理]血效果。一般平均在7~8天能起床活动.[疗]服用该药后可见恶心消失、胃部舒适、大便[培]逐渐恢复正常,并无迅速腹水蓄积后遗症出[训]现。
2、治疗口腔炎、口唇溃疡及毛囊炎等:用[学]生大黄3~8钱,煎取150~500毫升[习],供漱口、湿热敷及洗涤用,每天4~6次[网],每剂最多使用2天。治疗前先清洗局部,[文]除净分泌物。
3、治疗烫伤:先取陈石灰10斤除净杂质[章],。用时先以生理盐水清洗创面,而后撒布[来]大黄粉。如有水泡应刺破;拨开表皮,排净[自]泡液后再撒药粉。如仅见局部红肿,则可用[湖]麻油或桐油将大黄粉调成糊状涂患处。换药[南]时如发现伤处溃烂,应拭去脓液、脓痴后再[长]撒药粉。在夏季可行暴露疗法。共治疗41[沙]5例,均获显著效果,且疗程短,无副作用[中],愈后无疤痕。
4、治疗臁疮(下肢溃疡):用生大黄5~[医]7钱,研成极细粉末;另取甘草捶碎,去净[康]纤维,取细粉约为大黄的1/5量,共研极[复]细。先用温开水洗净疮面,揩干后均匀撤布[理]药粉,再用"千层"(又名千张或百页,为纯黄豆制成品,以薄[疗]而韧者为良)覆盖包好。如有渗液外流,可[培]听其自然,第2天再洗。每日换药1次。轻[训]者换药3~6次,重者8~9次,即可新生[学]肉芽。此时不可再洗,药粉可少用或不用,[习]但"千层"必需每日一换
5、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用大黄粉蜜合[网]剂(生大黄粉5钱,炒至微黄的米粉3钱,[文]蜂蜜2两,加适量温开水调匀),每小时服[章]1次,每次约1汤匙,全剂分12次服完;[来]至排出蛔虫为止。经治6例均排出蛔虫,症[自]状解除而愈。排虫最多者达60余条。排虫[湖]后均无持续腹泻现象。
6、治疗肠胀气:用大黄1两研成细末,加[南]适量醋调成糊状,敷于两侧涌泉穴上,每次[长]二小时,必要时可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