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中医从哪里入门 / 正文

方剂学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方剂学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论文)

方剂是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组成的。“方以药成”、“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说明了方剂的来源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为用、密不可分的,反映了中医药学从实践到理论,又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过程。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其配伍规律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

方剂学是中医基础学科之一,是在历代医药学家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是介于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用药之间的桥梁。方剂学的基础研究,是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方剂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文]家及台湾地区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采用[章]现代科学技术,对方剂进行研究。日本从7[来]0年代开始,就对我国传统的经、古方剂进[自]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对小柴胡汤等名方的的[湖]组方配伍、药理活性、作用机理、化学成分[南]、药物代谢、方证模型等做了详尽的研究。[长]在我国六神丸基础上研究开发出“救心丸”[沙]。据统计,1993年日本文献就发表了复[中]方研究论文103篇,涉及方剂45个,其[医]中经、古方41个,现代方4个。除了在理[康]论上有所阐述外,还进一步开拓了新的功效[复]。韩国的中医方剂研究也十分活跃,198[理]5-1989年间,对我国的80余个经、[疗]古方和现代方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以药效[培]学及传统药理学指标为主,并通过研究转化[训]成产品。其中“牛黄清心丸”一个品种的产[学]值就达0.7亿美元。1994年下半年又[习]成立了官方的韩医药专门机构,仅科研经费[网]每年就有400万美元。

我国方剂学的现代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文]是于1956年从药理方面开始的。据不完[章]全统计,1956—1966年10年间,[来]主要科技期刊上有关中药方剂药理的论文仅[自]74篇;70年代约150篇左右;发展是[湖]比较缓慢的。80年代初期有所发展,据统[南]计,1980—1989年,为1200篇[长]左右;近几年来,方剂研究已呈现蓬勃发展[沙]趋势。据1991-1993年全国主要科[中]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统计,三年中即有24[医]8个科研、教育、医疗单位发表了1112[康]篇有关中药方剂的药理研究论文。

方剂的化学研究,70年代即已开始,涉足[复]于此的植物化学工作者,主要是把它作为开[理]发单体新药的资源,其思路主要是按传统植[疗]物化学的研究方法,拆方找出主要药物,然[培]后分离活性成分。如从“当归龙荟丸”中发[训]现“青黛”是起主要药效的,最后又从“青[学]黛”中分离出”靛玉红”,而成为一个新药[习]。“六五”到“八五”期间,常用中草药化[网]学成分及药理研究,常用中药品种、质量的[文]研究,为方剂化学的深入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章]资料、数据。方剂化学研究也因此成为中医[来]药研究中的热点。

从研究思路来看,是由浅入深、逐步扩大的[自],大致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1)在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发现经、古方的[湖]新药效

(2)同类方剂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3)以类方或药对探讨方剂的配伍规律

(4)通过方剂研究探讨治则、治法理论

(5)用传统的植物化学研究法进行拆方研[南]究,从中筛选出活性成分,开发成新药

(6)方剂作用机理的研究

(7)方剂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8).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方法,研究方[长]剂化学成分在煎煮过程中和体内过程中的动[沙]态变化。

(9)方剂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10)建立方、药信息数据库

综上所述可知,当前方剂研究的队伍已基本[中]形成,其中包括了中医药学与中西医结合的[医]专家,如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将能开创一个[康]现代方剂研究的新局面。

未来10年方剂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方剂学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资金投入将有大[复]幅度增长,由于我国面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理]药品市场的剧烈竞争,必须加速新药的创制[疗],以满足12亿人民用药的需求。中药方剂[培]是新药创制的重要源泉之一(如1985—[训]1992年卫生部批准生产的228个中药[学]制剂,其中215个源于方剂,占94.3[习]%),中成药的出口创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网],故而,国家科研主管部门已将其列入“九[文]五”优先资助领域,并拟予以较大强度的资[章]助。

多学科交叉渗透将促进方剂学的发展,并可[来]能产生多个相关学科的新生长点方剂研究是[自]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化学、生物学、[湖]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信息科学、医[南]学生物工程等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进行研究,[长]其中,将可能出现多个分支学科的新生长点[沙],如方剂化学、方剂药理、方剂动力学、方[中]剂毒理学……等等。

方剂研究的发展将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方剂由药物组成,其科学化、标准化的研究必将带动与其紧密联系的,如药物基源的研究,道地药材的研究,饮片和炮制规范化的研究,中药化学的研究,药理新模型、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方剂剂型标准化的研究等,从而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收藏此页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