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妇女常因乳汁不足、乳汁淤滞及断乳后乳汁壅积使乳房胀痛难忍而痛苦。其实,不用吃药、打针,通过按摩穴位也可轻松增乳、消乳、断乳。
增 乳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亦称[文]“乳汁不足”。很多人以为是营养不足所致[章],要补。其实乳汁还需与肝木之气相通,因[来]为乳属厥阴,肝与胃一个“先锋”一个“主[自]力”,互相配合乳汁才能正常。而气滞引起[湖]的乳少是因肝气郁,乳头不通,乳汁出不来[南],所以乳房发胀发痛,有硬块。此时不能盲[长]目补,只会越补越胀,严重的还会得乳腺炎[沙]。正确做法是疏理肝气,巧用膻中、少泽和[中]太冲三个穴位。
膻中是任脉穴位,气会在两乳中间。任,妊[医]养,是女人的生养之本;它能疏通全身的气[康];“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自然能调整乳[复]汁少。
少泽穴在小指外侧,指甲旁边一点儿的位置[理],有调气血、通血脉功能,刺激该穴可使经[疗]气充盛,通而不滞,气血通了,乳汁就通了[培],乳房就不胀痛了。
太冲,肝经原穴,是疏解肝气必选。
操作方法:最初三天多按揉膻中穴,直到按[训]起来不怎么痛了,气就通畅;产后每天下午[学]1~3点用牙签尖刺激两侧少泽穴3分钟,[习]这时小肠经最旺,催乳同时还能促进营养吸[网]收;还要记得睡前按揉两侧太冲穴3分钟。[文]
消 乳
妇女在哺乳期间,常因肝胃郁热,或外感热[章]毒之邪,以致乳络不通,乳汁壅滞,可出现[来]乳房肿胀疼痛,表面皮肤红热,甚至伴有发[自]烧等全身症状。若不及时消散,在短期内瘀[湖]乳易腐成脓而成乳痈(急性乳腺炎)。在乳[南]房肿胀疼痛之初,采用少泽穴放血和捏拿乳[长]房,可使瘀乳消散。
先揉捏一侧少泽穴,把穴位处皮肤搓红,让[沙]该穴位处充血,以方便放血。然后消毒,再[中]用针具对少泽穴扎下,放出一滴黄豆那么大[医]的血珠即可。可每天放血一次。
每天下午3点左右还要捏拿乳房。用右手五[康]指着力,抓起患侧乳房,一抓一松揉捏,反[复]复10~15次。重点揉捏有硬块处,每天[理]坚持,直到肿块柔软。配合左手,轻轻揪动[疗]乳头,扩张乳头部的输乳管。
断 乳
断奶时,往往因乳汁暂时不易回退,使乳汁[培]壅积,而使乳房肿痛难忍。此时按揉头临泣[训]和足临泣穴,效果奇特。按揉这两个穴可以[学]疏通气血,防止瘀滞,帮助回乳。
头临泣穴在头上,沿着瞳孔一直向上,入发际0.5寸的地方就是。足临泣穴在第四、第五脚趾的趾缝之间,沿着趾缝向上约两横指的位置便是。按揉时两侧穴位都要揉按,每个穴位至少要揉按2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一般2~3天即可回乳。(赵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