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张方子,清代名医徐灵胎是这么评价的:此仲景先生治伤寒愈合调养之方也。其法专于滋养肺胃之阴气,以复津液。
再结合当下之形势,可以用于恢复期气阴两虚之人的调养。
此方正是竹叶石膏汤,它的出处,亦如徐老先生所言,乃《伤寒论》清热补虚之经典名方。
同样是气阴两虚,每个人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尽相同,有的人可能表现为胸闷心悸,有的人则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竹叶石膏汤:竹叶9克、生石膏15-30克、半夏9克、麦冬15克、人参6克、炙甘草6克、粳米20克
这次疫疠之气有寒也有热,风热自不必多说,本身就夹带着热邪。那风寒呢?也许我们初期感受的确实是风寒,但是因为没能及时止损,一拖再拖,到了后期也有可能出现热象。这个热导致肺阴和胃阴受损,而无形的气又附着于有形的津液,故而随着津液的不断消耗,气也会流失。
我们中医还有一个词叫余热未清,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你看这炉子里的火烧得很旺,火焰一个劲儿地往上窜,但是你不想让它烧得那么旺,于是决定不再往里添柴,过不了多久它就烧成了灰烬。
就在这一团灰烬里还有一点燃烧的火苗,这火苗就可以看作是我们体内遗留的余热。余热继续消耗着我们的气和阴,由此给身体带来一系列不适,竹叶石膏汤专门针对这种情况。
人参补气,麦冬滋阴,给肺胃带去凉润的气息。炙甘草和粳米养脾胃。此为补虚。
竹叶导热下行,借着小便的机会把余热排出去。石膏味辛,善于发散,用上它,这个热就能散出去。此为清热。
半夏化痰,我们说这个热导致了津液的流失,同时也有可能把流畅的津液变成黏稠的痰。
这张方子都能解决哪些问题?
1、反复低热不退,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处于感染后的恢复期,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2、皮肤瘙痒或起疹子,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种皮肤问题遇寒加重,可以喝桂枝汤。
3、恶心呕吐,胃热导致胃气失于和降,所以会呕,食欲也不好,看到食物没有胃口。竹叶、石膏可以清热,又加了半夏,半夏化痰的功效是大家比较熟知的,实际上它还能降逆止呕。
4、乏力气短且多汗,尤其是盗汗的现象更为突出。??
5、晨起口干,大便燥结,心烦失眠,口腔溃疡,咳嗽缠绵不愈,也是常常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