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针灸申遗成功后,就有学者提问,针灸的理论基础经络学说的经络到底是什么?不少患者尽管受益于针灸,也相信针灸疗效,但也难免会对经络的实质产生疑惑。在8月21~22日召开的2011中国针灸学会学术年会上,经络的实质再次引起热烈讨论——
8月21日,刘大妈在医院里做完最后一次针灸治疗,摸摸右脸颊,发现自己的面瘫真的治好了。“中医真挺厉害的,这针灸真是神啊!”刘大妈不由赞叹,同时有个问题却让她心中充满疑惑,“扎几针怎么就能治好病?大夫老说的经络看不见、摸不着,到底是什么?”
刘大妈不知道,她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在[文]北京蟹岛酒店的一间会议室里,来自全国各[章]地的针灸专家和相关领域学者也正就经络的[来]实质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复杂巨系统说
“经络是一种复杂巨系统!”上海市针灸经[自]络研究中心经络研究实验室主任、原复旦大[湖]学物理化学教授费伦首先抛出自己的观点。[南]
他提出,经络至少由胶原纤维网络、多糖/[长]水黏胶层网络、组织液在血管外的长程输运[沙]网络、淋巴网络、血管网络、神经网络和内[中]分泌网络等7种生理网络组织在横向上交叉[医]构成,又将人体内的各个结构层次在纵向上[康]连结在一起。所谓“经络功能”,是指这七[复]个生理网络组织相互交叉、作用,产生的综[理]合性的生理功能,它具有生命信息所特有的[疗]“自主性”的特征。
经络的实质解释了,腧穴的实质自然不是难[培]题。费伦认为,腧穴是上述七个生理网络在[训]全身各处交叉形成的“节点”。影像学研究[学]证实,腧穴均处于各种结缔组织之中,富集[习]有多种元素、血管、淋巴、神经等呈特异性[网]分布的组织和微结构,从而产生各种特异性[文]的生理功能。
费伦指出,经络反映出来的各种自主性功能[章]特征“行气血、营阴阳、调虚实、处百病”[来],是耗散结构中固有的生命信息系统的调控[自]作用产生的,它涉及信息的自洽本质等哲学[湖]命题。
他强调,经络研究不能仅仅囿于形态学的层[南]面上,还必须扩展到各种互相协调的生理过[长]程的层面,乃至生命信息的调控层面,才能[沙]全面认知经络这个复杂网络中的层层结构和[中]动态协调的生理过程,因而经络的研究也充[医]实了生命科学学的内涵。
能量传递系统说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的冯盛才多[康]年来潜心致力于经络实质的探究工作,经过[复]以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为标本作了[理]相关的系列实验观测,结合理论资料研究,[疗]得出结论:经络是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培]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训]。通过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学]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联系机体各[习]部、体表和内脏。通过能量的吸收、转化、[网]储存、传递和释放,调节机体各个部分的能[文]量状态的平衡,输送、传递和利用机体各个[章]部分的信息。
冯盛才解释说,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来]分子物质给机体的能量传递提供了物质分子[自]基础,而这些生物高分子物质还可以吸收、[湖]转化、储存、传递、释放能量。这种能量传[南]递既可以在高分子物质内部进行,也可以在[长]分子间进行,同时在能量传递路径中或较远[沙]处影响机体的生化反应、生理效应、细胞分[中]化等各种功能。
冯盛才说,在生物机体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医]分子物质立体分布的网络中,其分子内分子[康]间的经常不断地进行着的能量传递可以在其[复]网络中形成一些较为固定的通路。蛋白质分[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不断进行,在这些能[疗]量传递通路上的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的生化[培]生理特性也发生了改变,特性发生了改变的[训]这些通路有的可能会更有利于更适合于这样[学]一些能量传递的进行。久而久之,在机体的[习]一些生物高分子物质网络的一些分子内分子[网]间,按照能量传递规律形成了一些较大的、[文]较为固定的、主要的能量传递通路,这与中[章]医学中古典的经络的“经”的循行路线相吻[来]合,因此可以认为,中医学的经络系统就是[自]机体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的分子内[湖]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
循经是经络研究突破口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经络研究室主任胡翔龙[南]介绍,经过50多年努力,我国经络研究逐[长]步形成了“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及其形成机[沙]理”、“经脉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和“[中]经脉线上的理化特性及其相关物质基础”三[医]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三者相互联系,形成一[康]个统一的整体。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逐[复]渐向十四经脉的循行路线及其与人体机能调[理]控机理的焦点趋汇,在所积累的许多研究资[疗]料中,处处都浮现出“循经”的特点。
“研究循经的特征,探讨循经的规律,阐明[培]循经的机理,是今后经络研究工作的重点。[训]循经是经络研究最有希望的突破口,也是经[学]络研究能够产生原创性成果之所在。”
胡翔龙说,通过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循经[习]感传是普遍存在于人群之中的一种正常生命[网]现象,并与人体的机能调节相关。以红外辐[文]射成像技术,直观地显示出了古人描述的以[章]十四经脉为主体的经络体系。
早在1961年,研究人员就明确指出循经[来]感传现象在经络研究中的重要意义。197[自]3年,再次强调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是古人[湖]创立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依据。“因而也是[南]我们今天探讨经络实质的重要根据和出发点[长],提出从把握经络现象开始,逐步逼近经络[沙]实质的工作思路。强调探讨循经感传的机理[中]就是阐明经络实质的第一步。”
时至今日,经络研究还是一个非共识的问题,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争论,今后还会继续下去。通过学术争论,通过科学实践,从非共识逐步达到共识,相信终有一天会揭示出经络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