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余某某,女,36岁。2012年5月27日初诊,因“经期呕吐4年余”入院。
患者自诉,2008年3月因情志不畅引发当月经行恶心剧烈呕吐,此后每月经行,呕吐均有发作。
每于经前数日,自觉疲惫,胸胁不适,饮食[文]无味,夜寐不安。月经来潮日两胁作胀,自[章]觉胃中有气上冲,恶心阵作,随即发作呕吐[来],其质初为食物,继为清水痰涎,直至吐出[自]痰涎方觉为轻。其间虽胃中空虚,但不得食[湖],心中嘈杂难忍,头痛眩晕,倦怠难支,月[南]经干净则呕吐自止。每月都需住院,靠点滴[长]维持。非行经期一切正常。月经周期、行经[沙]期及月经量均正常,无痛经。胃镜、妇科B[中]超,肿标系列等未见异常。
观其患者形体偏胖,颜面萎黄不泽,精神萎[医]靡不振,腹部柔软不拒按,舌淡苔白腻,脉[康]弦滑。
患者屡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笔者仔细[复]琢磨证情,反复翻看既往方药,均按冲气上[理]逆调治,代赭石、旋覆花方方必有,着眼于[疗]“呕吐”一症,而忽略了引起呕吐的原因,[培]或许是“罔效”所在。笔者认为,治疗应在[训]“枢、疏”二字上下工夫,病在枢纽,其治[学]在于疏解,遂开方,以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加[习]减:
柴胡12克,黄芩9克,党参6克,姜半夏[网]9克,陈皮9克,枳实9克,茯苓12克,[文]姜竹茹9克,生甘草3克。
但问题在于,患者难以服下汤药,第一剂勉[章]强服下100毫升后,随即又完全吐出。患[来]者告之,之前所开汤药,大多都未服下。或[自]许,这也是不效的另一原因。该如何是好?[湖]在旁一同学不经意提到,你不是针灸专业的[南]研究生吗?是啊,针刺效果立竿见影,针刺[长]止呕也多有临床报道,不妨一试。于是,取[沙]合谷、曲池、足三里、中脘,浅刺,平补平[中]泻,留针10分钟。每次服药前,先针灸后[医]喝药,以求暂且止呕,再进药液,嘱其少量[康]频饮。不料这次患者服5剂药后,症状明显[复]好转,这个月顺利度过。又按本法给患者调[理]治两个周期,病告痊愈。
按 本案主诉“呕吐”,治疗极易以和胃、降胃[疗]为法。但治胃仅为治标,非为治本,前医不[培]效原因就在于入此误区。
本例呕吐之特点为周期性发作,得呕吐痰涎[训]反快。据其舌脉症象,本案辨证关键在于痰[学]与气,因痰浊积聚,阻遏肝气升发,则两胁[习]作胀;肝气挟痰浊上逆,则自觉胃中有气上[网]冲,恶心阵作,直至呕吐痰涎使邪有了去路[文],全身不适症状才得以缓解。其病每月一发[章],乃系痰涎吐后复积之故。因气滞则痰凝,[来]痰凝则气机阻滞。故方选小柴胡合温胆汤加[自]味,取小柴胡疏肝理气,调畅气机;温胆汤[湖]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二防合用,使气顺痰[南]降,气化痰消,病根除而病自愈。同时,针[长]灸在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提示临床医[沙]者:针药不可偏执一方。
虽属一例见证,足以戒人,治病必求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