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医院都推出了代煎中药的业务,每副只需付两三元的代煎费,医院就将药煎好并密封交给患者,受到患者的青睐。一些药店为了招徕顾客,也推出了代煎中药的业务,同样受到患者欢迎。中药汤剂目前仍是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主要剂型之一,但由于煎煮时间较长,气味大,很多患者家里也没有煎药砂锅,使很多想采用中医治疗的人望而却步。这些让医院代煎中药的病人中,多数为年轻人,他们工作较忙,且没有煎中药的经验,认为“医院更专业”。
今年37岁的陈先生当了十多年教师,由于长期用嗓,落下慢性咽炎的毛病。以前吃的是西药,但没有根治,后来转服中药,润喉利咽,慢慢调理。但他和妻子工作都比较忙,实在是抽不出两三个小时来煎中药。“现在医院能帮病人煎就方便多了”。
林小姐今年上半年发现自己月经不调,看过[文]中医后,医生给她开了几副中药来调理身子[章],但她“很不喜欢煮过中药后,满屋子弥漫[来]的中药味”,也选择让医院代煎。
而中老年患者大多选择自己煎煮中药。李奶[自]奶患风湿性关节炎已经十几年,一直服用中[湖]药治疗,她提着满满一大袋中药说:“我一[南]直都是自己煎中药的,家里专门买了煎药的[长]砂锅,煎了这么多年也轻车熟路了,而且医[沙]院代煎一帖收3元,我这可有六七帖呢,又[中]得花一二十元,不划算。”
煎煮时间代煎药根据不同药物预设温度
由于不同类型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时间不同[医],煎药时间长短也不同。煎药机煎煮时间是[康]统一的,它根据不同类型的药物,预设不同[复]的温度,达到煎煮效果的。而自煎中药时,[理]可以按照具体的时间要求,随时熄火。
煎煮过程自煎药需要有人看守
煎药机煎煮后药液的颜色比较浅。这是因为[疗]煎煮机里的中药是装在棉质的布袋中,在全[培]密闭的条件下煎煮,这样既有效滤掉了药物[训]的残渣,又避免了药液在空气中的氧化,所[学]以颜色较浅。
但煎药机是全密闭的,不能随便中断。所以[习]在药方中,如有药物需要先煎或者后煎时,[网]最好还是自己煎。但自煎药常常会有溢出情[文]况,必须时刻需要人看守。
煎药机煎煮是将药在高温高压下杀菌之后灌[章]入密封袋,药液在室温下通常可以保存一周[来],冷藏条件下,可保存两周。
而免煎颗粒又称农本草中药,它直接从药物[自]中提炼浓缩颗粒,不同的药之间没有相互作[湖]用,最大程度地将中药里的有效成分提炼出[南],避免煎煮过程中挥发。
煎煮药效代煎药难实现个性化治疗
也有医生提出,代煎药的出药量难以达到医[长]生个性化治疗的要求。医师认为,代煎中药[沙]浓度不够,代煎都是所有药物放在一起煎煮[中],自煎则是按餐煮,中药浓度明显不一样。[医]某些疾病,医生可能要求患者服用汤剂的量[康]大些,而另外一些疾病,医生又会要求患者[复]服用汤剂的量少些,代煎药就很难实现个性[理]化治疗。
【煎药误区】
误区一:两碗煎八分,一碗半煎七分
中药的煎煮方法对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率有[疗]很大影响。厦门煎中药的传统——两碗煎八[培]分,一碗半煎七分,很多老中医和药店也是[训]这样对病人介绍的,其实这种说法过于笼统[学]。比如,中药有大包小包,分量不等,药多[习]味的时候,两碗煎一下就干了,而小孩的药[网]量少,煎多了,不仅孩子喝不完,药也会稀[文]释,降低药效。
误区二:认为中药脏,反复清洗
有人觉得中药带了灰尘甚至泥土,便反复清[章]洗。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有的中药成分遇[来]水溶解,洗了几次之后,药效就没了。例如[自]灶心土,本身就是一种泥土,水一冲就全没[湖]了;土炒白术则需要挂点土药效才好。医生[南]建议,市民只需将中药浸泡后直接煎煮就好[长],不要清洗。
【煎药注意】
选锅:煎中药首选砂锅和陶瓷锅,其次是不[沙]锈钢制的锅,千万不要用铁或铝锅,以免中[中]药里的化学成分与其产生化学反应。
加水:煎第一次时,水应漫过药面两到三厘[医]米,煎第二次时,加水则不要太多,刚好盖[康]住药面即可。
火候: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熬二三十分[复]钟,时间要把握好,熬太久,药会干,太短[理]不利于药内有效成分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