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中医从哪里入门 / 正文

中医,中医预防医学史(一)(中医学预防理念)

所谓中医预防学,即是指在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预防方法以防止疾病发生、发展、传变或复发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代医家把预防疾病称做“治未病”。《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即是谓此而言。这种“未雨绸缪”,防重于治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人体未病之前就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预防(即未病先防),同时还体现在一旦患病之后仍应运用各种方法防止疾病发展、传变或复发(即既病防变)。例如,平素加强体育锻炼、调摄精神情志就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或疾病流行期间,一方面“避其毒气”,一方面服药治疗。如此均可有效地防止疾病发生,而人体适应自然环境和抵御外界有害因素侵袭的本能却是有一定限度的,某些疾病平时无论怎样预防有时仍然难以避免产生。对于这些已经发生了的疾病,一是要防止其发展与传变(即防止恶化),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中“实脾”的目的即是;二是要防止旧病复发,如慢性咳喘、冻疮等病易在秋冬季节发作,于是可在夏季就开始采取预防性治疗。这种既病防变与既病防发的预防思想及其方法,乃是中医预防学区别于其它预防医学的关键所在,是中医预防学的优势和特长。

中医预防历史:中医治未病

预防医学在公元前就有了萌芽,但其形成和[文]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预防医学的概念和[章]内容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古[来]时人们在同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逐步积累[自]了与疾病作斗争的知识和经验,产生了预防[湖]疾病的思想。古人早已认识到人体的健康和[南]疾病的发生跟外界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长],并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保护和改善环境因[沙]素、保障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措施,诸如[中]凿井而饮、杼井易水、洒扫除虫、实行墓葬[医]等。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于[康]未病之先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故古人有云[复]:“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理]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淮南子?卷十[疗]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培]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训]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学]不亦晚乎”(《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习]“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渺”(《汉书[网]?贾谊传》)……历代医家在实践中不仅积[文]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而且十分注重未病先[章]防或既病防变,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至[来]今仍有临床指导意义的预防方法。

相关文献资料充分说明,中医预防医学的形[自]成和发展过程,乃可上溯远古,下迨今朝,[湖]源远流长。其间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南]期。

一、粗浅的卫生防病实践阶段(远古~春秋[长]

历史告诉我们,有了人类的出现,就必须有[沙]医药活动和卫生活动的存在。早在远古时期[中],人类为了免遭风雨和野兽的侵袭,每常采[医]取“构木为巢,以避其害”(《韩非子?五[康]蠹》),“冬则居营窟,夏则居I巢”(《[复]礼记?礼运》)。大约在四五万年前,人类[理]由“古人”进化为“新人”时期,即已开始[疗]建土窖、地窖乃至土屋、木屋和石屋;从赤[培]身露体而发展到以兽皮,树皮充当衣服……[训]如此均有利于抗御外邪,预防疾病。

古代卫生保健最为紧要的是人工取火的发明[学]和对火的利用。这不仅因为火能御寒、防兽[习],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如[网]《韩非子?五蠹》载云:“上古之世……民[文]食果z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章]病。”而有了火就可“炮生为熟,令人无腹[来]疾”(《礼记》),并大大促进了饮食的消[自]化和吸收。

导引的出现,为古人健身防病作出了积极的[湖]贡献。相传“尧”的时代,人们就知道跳舞[南]能够增强体质,《吕氏春秋?古乐》曾谓古[长]人居处易感寒湿之邪者,应“作为舞以宣导[沙]之”,后来,有些舞蹈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良[中]好健身作用的导引疗法。当然,原始人用以[医]保护自身和防病的方法,因该说是甚为“原[康]始”的。

夏商时代,古人已注意讲究卫生以预防疾病[复],如在个人卫生方面,提倡勤洗手脸、沐浴[理]、漱口、不食腐败有毒食物等。1935年[疗]在河南安阳发掘的殷王墓中,已出土壶、盂[培]、勺、头梳等全套盥洗用具。周代人们更重[训]视定期沐浴。《礼记》记载“鸡初鸣,咸盥[学]漱”,指出沐浴应以热水为佳;并初步认识[习]到情志失常、饮食不节等,均可导致疾病的[网]发生而应谨慎防之。

对于环境卫生,古人亦较重视。相传黄帝时[文]代已经有了水井,夏代更有“伯益作井”的[章]说法,这对于搞好饮水卫生显然大有益处。[来]商周时期,随着人们对防病认识的提高,逐[自]步采取了一些改善环境卫生的措施,如在殷[湖]墟遗址和在郑州附近的考古发掘中,均发现[南]商代有用以排除积水的地下管道;甲骨文中[长]载有牛棚、猪圈等字样,以及洒水、清扫和[沙]除虫资料;敦煌壁画中,有一幅“殷人洒扫[中]火燎防疫图”,表明此间比较重视环境卫生[医]。又如《周礼》、《仪礼》、《诗经》、《[康]左传》、《管子》等经典著作中还记载有许[复]多卫生防病的方法,包括饮食卫生,除害灭[理]病,疏通水渠,居住环境设施,乃至预防狂[疗]犬病等等。可以认为:这一历史时期,古人[培]是把人类当作自然界的一种生物体来看待,[训]针对自然界各种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侵袭,采[学]取了一些预防措施,这些预防措施虽然比较[习]原始落后,但是,它充分显示出中医预防学[网]业已萌芽。

此外在优生优育方面,古人亦提出了一些合理的主张。如《周礼》提倡“男三十娶,女二十嫁”、“礼不娶同姓”;《左传》亦谓“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其见解显然是正确的。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