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灵枢·刺节真邪》:“取之于其天府、大杼三痏。”
[别名]大腧,杼骨,背俞,本神,百旁,白劳。
[穴名解]“杼”原指织布的工具,称机杼[文]。“杼骨”即第1椎骨,指大椎骨。《灵·[章]背腧》云:“胸中大腧,在杼骨之端”。故[来]名。
[位置]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自]1.5寸。(图8—14—4)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湖]→上后锯肌→颈夹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南]1、2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肋间[长]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皮支。第1、2胸[沙]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中]侧支的分支等结构。
[取法]俯卧位,在第1胸椎棘突下,督脉[医]旁开1.5寸处取穴。
[简易取法]低头,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康]有一高突,并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者即[复]是第7颈椎,其下为大椎穴。由大椎穴再向[理]下推1个椎骨,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疗]处是本穴。
[功用]清热散风,降逆舒筋。
[主治]咳嗽,发热,鼻塞,头痛,喉痹,[培]肩胛酸痛,颈项强急。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训]
[配穴举例]配夹脊、绝骨,治疗颈椎病;[学]配列缺、尺泽,治疗咳嗽、气喘。
[附注]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手足太阳[习]经交会穴。
[现代研究]临床用于感冒,咽炎,支气管炎,哮喘,脊柱炎,关节炎的治疗。有报道单取本穴对睑腺炎有效;有报道针刺大杼、飞扬、足三里可使血钙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