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身痛是指妇女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等症状。俗称“产后风”,又称“产后遍身疼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痹证”等。本病的发生特点:一是多见于冬春严寒季节的分娩者;二是具有突发性,可在短期内突然出现肢体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甚而不能行走。产后身痛的临床表现轻重差别很大,大部分患者病情虽重但经过治疗后可痊愈或好转,只有极少数患者不能及时治愈,可延至数月甚至数年。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一定的负担。
西医缺乏与产后身痛相对应的病名,目前临床上将妇女堕胎、小产后将养不善引起的四肢、关节疼痛等症归属于产后身痛的范畴。但西医对于产后身痛尚缺乏特效药,而中医对产后身痛的治疗有着明显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疗效确切的优势。
中医认为,产时伤血,津气随血而脱,营卫[文]失调,腠理不固,此时若起居不适,饮食不[章]节,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留于经络、关节[来],使气血运行受阻,百节失养,故滞而作痛[自]。产后营血亏虚,经脉失养或风寒湿邪乘虚[湖]而入,稽留关节、经络所致。产后多虚、多[南]瘀、易为外邪所感是本病的发病特点。
本病以内伤气血为主,兼风寒湿瘀。临床表[长]现往往本虚标实,治疗当以养血益气补肾为[沙]主,兼活血通络祛风止痛。养血之中,应佐[中]以理气通络之品以标本同治;祛邪之时,当[医]配养血补虚之药以助祛邪而不伤正。本病与[康]一般痹证不同,因产后气血俱虚,虽夹外感[复],也应以调理气血为主。《沈氏女科辑要笺[理]正》云:“此证多血虚,宜滋养,或有风寒[疗]湿三气杂至之痹,以养血为主,稍参宣络,[培]不可峻投风药。”
本病的转归及预后与病情轻重、体质差异、[训]治疗调摄是否得当等有关,若积极治疗,大[学]多可治愈,预后较好。若失治、误治,日久[习]不愈,正气愈虚,经脉气血瘀阻愈甚,转为[网]虚实夹杂之证,可导致关节肿胀、屈伸不利[文],甚至僵硬变形、肌肉萎缩、筋脉拘紧,进[章]而痿痹残疾。外治法以灸法、针刺、药浴、[来]三伏贴、熏蒸、推拿为主。产后身痛艾灸能[自]治好吗?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产后身痛艾[湖]灸哪个部位穴位 效果与注意事项。
艾灸疗法
1.适应证产后不久出现肢体或关节肌肉不[南]适、疼痛、重着、麻木。
2.操作方法
(1)督脉铺灸:选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长]减。药物组成:黄芪10g,芍药10g,[沙]桂枝10g,当归10g,秦艽10g,丹[中]参10g,鸡血藤10g。将所有药物粉碎[医]成药面备用,督脉铺灸。铺灸材料:取用艾[康]绒200g,生姜1000g,生姜打碎为[复]姜泥备用。所用生姜泥均在当天配制。铺灸[理]部位:沿后背正中大椎穴左右旁开1.5寸[疗]到腰骶部骶管裂孔处。铺灸方法:以上涉及[培]部位用75%酒精先进行皮肤消毒,把药面[训]均匀地铺撒于铺灸部位,约厚2mm,将调[学]好的姜泥末直接铺到药面上,铺成条带状,[习]约厚1.5cm,宽约3cm,轻轻用力按[网]压姜泥带的中间部位,使其两边微微偏高,[文]中间略凹陷;将所备艾绒搓捻成条状,放置[章]长度比姜泥的长度稍短。分别点燃艾绒的两[来]端及中间部位,1壮燃尽之后,除去灰渣,[自]再次铺置艾绒继续施灸,每次共3壮。铺灸[湖]时间:每隔10天铺灸1次,共治疗3次,[南]一般每次灸1~2小时,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长],一般不超过2小时。
(2)艾灸法:遵循产后养护原则,每次选[沙]取穴位不宜过多,暴露面积不宜过大过多。[中]主要选用脾俞、肾俞、膈俞、肝俞、三阴交[医]、足三里、关元等腧穴。除以上主穴外,根[康]据疼痛部位的不同,在局部选取相应腧穴,[复]以加强疗效。如手足关节疼痛者,加用内庭[理]、太冲、中渚、合谷、后溪、申脉等;肘膝[疗]关节疼痛者,加用曲池、手三里、犊鼻、血[培]海、梁丘、委中等;颈肩关节疼痛者,加用[训]大杼、风池、风府等;腰髋关节疼痛者,加[学]用腰阳关、命门等。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习]选取卧位或者坐位,采用灸架治疗,将1/[网]4根艾条点燃之后,将其插入灸架的顶孔内[文],对准体表穴位进行施灸,并用灸架两端的[章]系带将其固定。施救结束后,将剩余的艾条[来]插入灭火管中。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自]程。
(3)穴位注射合火龙灸法:主穴气海、关[湖]元、双足三里、双太溪、双脾俞、双肾俞。[南]取黄芪注射液10mL和鹿茸精注射液2m[长]L,混合液共12mL,刺入穴位得气后取[沙]出(除足三里注射2mL外,其他穴位各注[中]射1mL),1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医]。同时配合火龙灸法:取适量火龙液(《中[康]医研究》),外面敷3层薄薄的纱布,纱布[复]长短主要以覆盖整个脊柱以及两侧膀胱经为[理]主,之后纱布外再外敷3层温湿的毛巾,毛[疗]巾外整条脊柱范围滴上95%的酒精,用火[培]点燃,等到患者感到热度难以忍受时,用温[训]湿毛巾把火苗扑灭。操作中,要注意保护背[学]部皮肤,防止烧灼伤,操作一般以10~1[习]5次为主,治疗时间持续30分钟,每天1[网]次。火龙液成分:艾叶30g,熟地黄20[文]g,巴戟天10g,淫羊藿15g,枸杞子[章]10g,何首乌20g,肉桂10g,延胡[来]索20g,花椒10g,红花10g,生姜[自]20g,制附片30g,赤芍10g,锁阳[湖]10g,当归15g,菟丝子10g,桃仁[南]10g等。每日1次,每次治疗时间持续3[长]0分钟以上,使脊柱和背部皮肤潮红温热而[沙]以不烫伤为度。患者每天先做火龙灸法,然[中]后穴位注射,两种方法合用,每日1次。连[医]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
3.疗法特点
(1)督脉铺灸:铺灸以重灸“督脉”经为[康]主,背部为阳,督脉为阳脉之总纲,能统摄[复]全身阳气。督脉铺灸可改善体质,增强抵抗[理]能力,发挥整体调节作用。督脉两侧的背俞[疗]穴与脏腑位置高下相当,可以近攻,调节脏[培]腑功能而收捷效。对于不同部位的病变,可[训]多选择不同的脊柱节段重点灸治。铺灸用细[学]软如棉的艾绒,艾叶辛温性烈,能通行十二[习]经,振奋元阳,祛寒逐冷,艾绒燃烧时速度[网]慢,具有火力匀、渗透强的特性,使其功效[文]更强。艾火燃烧时,中心温度可达数百度不[章]等,所产生的近红外辐射有较高的穿透能力[来],温热渗透到表皮、结缔组织、血管、神经[自]系统被组织所吸收。生姜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湖],可渗透于人体,扩张局部血管,改善血液[南]循环,经艾绒加温后,其作用可增强数倍。[长]生姜、铺灸药泥的化学性刺激,均与灸火的[沙]温热刺激叠加,协同发挥功效,增加其温通[中]效能。
(2)艾灸法:艾灸法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医]增强抗病能力。其艾绒燃烧的热力可通过穴[康]位传入体内,热的感传可以养血益气,温经[复]通络,使经络、气血通畅,达到“通则不痛[理]”的目的。现代研究也证实,艾灸在燃烧时[疗]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可使人体穴位内[培]上千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训],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学]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习]能。通过经络腧穴系统这一特殊传递途径,[网]可使能量到达病位而起效应。
4.注意事项
(1)督脉铺灸:①铺灸前,患者应洗澡或[文]局部清洗。②铺灸后,不要长驻低温环境,[章]防止腠理闭塞,影响疗效。③铺灸后禁食生[来]冷、荤腥等刺激性食物。④个别穴位对药物[自]过敏、灸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湖]提前去掉。⑤如起疱可按灸疮处理,注意局[南]部清洁,及时对症处理。
(2)艾灸疗法:产后必须格外注意自我调[长]护,及时调养,以免遗患无穷。产后身痛多[沙]由血虚所致,宜多食营养丰富的食品,如猪[中]肝、桂圆、大枣、红豆等。产后痛甚时,宜[医]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恢复期可适度下[康]床活动,但避免劳累过度致肌体酸痛。
(3)穴位注射合火龙灸法:经期禁用。
5.临床应用
苏红利将72例产后身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采用督脉铺灸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督脉铺灸治疗。均以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论:两组治疗血虚型产后身痛均有较好疗效。督脉铺灸治疗血虚型产后身痛,安全无副作用,疗效确切(P<0.05),便于医者操作,易于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张娜观察穴位注射合火龙灸法治疗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将产后身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针刺联合电针、TDP照射治疗, 治疗组给予穴位注射合火龙灸法,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穴位注射合火龙灸法治疗产后身痛疗效确切(P<0.05)。
刘慧艳观察艾灸法治疗血虚型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所有血虚型产后身痛患者均采用艾灸法治疗,疗效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