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由于崩与漏二者常相互转化,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来潮无周期规律,出血量多如山崩之状,或量少淋漓不止。崩漏应与妇科其他的器质性病变,或妊娠期、产褥期表现为如崩似漏的出血证在诊断时进行鉴别。崩中若失治或误治,暴崩下血,可致亡血伤阳,发生厥脱危证。长期经血淋漓不净,漏下不止,可造成贫血、盆腔炎、不孕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西医治疗多采用对症处理、止血、激素调周等治疗,但存在病情反复,甚或需要手术切除子宫可能。
崩漏的中医病因可概括为虚、热、瘀三个方面。临床可分为血热证、肾虚证、脾虚证及血瘀证。其主要病机是劳伤血气,脏腑损伤,血海蓄溢失常,以致冲任二脉不能约制经血,故经血非时而下。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对于暴崩者,经治疗后24小时内出血量应明显减少,止血方法有固气止血、固涩止血、求因止血、针灸止血及刮宫止血。待血止或血势稍缓则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善后调理,适时调补肝肾、补益心脾。对青春期患者,宜补肾气、益冲任;对于育龄期患者,重在疏肝和脾、调理冲任;对于围绝经期患者,主要为补脾滋肾、调冲任。临床治疗上以药物口服治疗为主,同时可结合外治疗法。具体有敷脐疗法、穴位贴敷、针刺疗法、耳针疗法、穴位埋线、艾灸及推拿等。那么崩漏可以贴肚脐吗?下面小编介绍敷脐疗法中药方与效果、注意事项。
一、敷脐疗法
1.适应证崩漏,月经来潮无周期规律,出血量多如山崩之状,或量少淋漓不止各证。
2.操作方法
(1)辨证选方(《敷脐疗法治百病》):①血热者,选用热崩糊。主要成分:生地黄、地骨皮各15g,黄芩、黑栀子、制龟板、煅牡蛎各12g,丹皮10g。②血瘀者,选用化瘀止崩散。主要成分:当归、川芎、肉桂、炙甘草各15g,蒲黄、乳香、没药、五灵脂各7.5g,赤芍3g,益母草10g,血竭15g(另研)。③脾虚者,选用补脾止漏散。主要成分:党参、白术、黑炮姜、乌贼骨各15g,甘草6g。④肾虚者,选用益智沙苑散。主要成分:益智仁、沙苑子各30g。
(2)用法:将上述药物研为细末,调匀。热崩糊用醋调,每日4次;固本止崩散用时加入血竭,用热酒调,每日1次;补脾止漏散用醋调,每日1次;益智沙苑散用艾叶6g浓煮汁调膏,每日4次。将药糊敷于肚脐内,纱布覆盖,胶布固定,5日为1个疗程。
3.疗法特点肚脐为神阙穴,为任脉之要穴,与督脉命门穴相对,又为冲脉循行之地,内联经脉脏腑,外络四肢百骸。脐部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和全身皮肤比较,局部无皮下脂肪,表皮角质层薄,且双侧有腹壁下动静脉及丰富的血管网,药物易于穿透、弥散,吸收迅速。敷脐疗法是通过物理作用,或药物对经穴持久的良性刺激,或药物本身被吸收后的直接作用而达到治疗崩漏的目的。
4.注意事项
(1)刺激性大,毒性强的药物不宜使用。
(2)贴敷前用清水将脐部清洗干净,并注意局部有无破损、水疱或过敏。
(3)所用药物不可存放过久,要调敷的药物现调现用。
5.临床应用
庞保珍等将自拟经多神效丹(人参、白术、益母草各20g,升麻12g,马齿觅30g,三七10g等)中药物共研细末,瓶装密封备用。临用时取药末10g,加适量水调和成团,涂于神阙穴,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三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该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月经过多119例,取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