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巨量的中医学知识与个人知识处理能力的矛盾问题。花费了几千年时间,上亿中国人用自己生命做试验得到了天文数字般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又经过成千上万个中医师收集、整理,形成了浩如烟海的中医学文库,记录了大量关于人体生命过程的无数的外在表现状态,由这些外在表现状态所推测的无数种人体内部结构状态,针对这些内部结构状态,又有几十万个中药药方和近600个经络穴位排列组合形成的天文数字般的经络穴位刺激治病方案。
点击电话咨询申申老师~~
所有这些告诉我们一个铁的事实: 即现代中医学的知识工程体系,已经是一个浩大的中医学知识的海洋,它包含的信息量已远远超出了任何个人一生所能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个再有能力和水平的医生,一生所掌握的中医学知识,相对于整个中医学的知识海洋来说,也只能说是在海边捡了几个贝壳而已。所以中医学中常流传一句话:中医学没有治不了病,只有不会治病的医生。 一个中医师治病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于他掌握的中医学知识的量和理解处理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浩瀚的中医学知识海洋和一个人掌握处理知识的能力和数量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困扰和阻碍中医学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二、传大道往往就在喝茶聊天中 2010年女儿报考中医学院时,许多朋友都说学中医好辛苦,要背大量的药性歌诀、汤头歌诀。更痛苦的是,背了一堆,临证时还往往不会或不敢用。然而,赵老师从来没有要求我们背过这些,反而要求我们暂时不要看任何医书,建议我们在前期先广泛涉猎传统文化和哲学类书藉。所以女儿明白,靠背书成不了明医,学历不等于学识,文凭不等于医术,名医不等于疗效。花五年的时间在学校只是按体制要求的程序走走以期被体制承认,更多的时间是要跟师跟赵老师学。 但是,几年后,赵老师便开始鼓励我们自由挑选医书阅读,并强调经典在行医时的作用。这时,我才发现,当自己已积累了足够的辨证施治能力时,再对照《道德经》《内经》《伤寒论》里面的“道”,我们便常常会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因为我们可以透过文字、概念反解出它的思维内涵,能将文字符号所指代的意义和现实对应起来,从而加深自己对经典的认知和理解。之后,如果你再走进书店,你对医书便有了辨别能力,知道哪些是“真书”,哪些是“伪书”或“伪方”,更不会被所谓的专家们的书评所左右。也因此,每当自己在书店浏览时,便亦有叶天士当年所说“读书十年,无可医之病;诊病十年,无可读之书”的感慨!15719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