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资生经》 中说:“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说明古代 灸法一般要求达到化脓,即所谓“灸疮”,而且把灸疮的发或不发, 看成是取得疗效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对哮喘、慢性胃肠病、体质虚 弱、发育障碍等证多采用本法。
点击电话咨询申申老师吧~~~
其*作方法是: ①选择体位及点穴:因灸治要将艾炷安放在穴位表面,并且施 治时间较长,所以选取的体位要求平正、舒适。待体位选好后正确点穴,可用棉签蘸龙胆紫 或用墨笔在穴位上划点标记。《千金要方》说:“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无使倾倒,灸时 孔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而卧灸之……”说明古人对于灸 疗时的体位和点穴是十分重视的。 ②
(1)粟米大:如宋闻人耆年《备急灸法》治卒忤死,“灸人中三炷,炷如粟米大”。《医学入门》卷一灸脐下两旁治疝痛,“炷艾如粟米大”。 (2)黍 米大:如《千金翼方》卷二十六,“疟,灸上星及大椎,至发时令满百壮,艾炷如黍米粒”。 (3)小豆大:如《千金要方》卷十治温疟灸百会,“炷如小豆”。《苏沈良方》的灸欬逆法,取乳根穴,“炷如小豆许”。又《寿世保元》卷十灸此穴,“其艾只可如赤豆大”。赤豆即是小豆。 (4)绿豆大:如《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云;“凡痈疽发背……经一两日不退,须当上灸之一二百壮,如绿豆许大。”明彭用光《简易普济良方》卷五,灸郄门穴,也主张“艾如绿豆大”。 (5)椒粒大:如清冯兆张《冯氏锦囊》提到:“头为诸阳所聚,艾炷宜小,壮数宜少。小者如椒粒,少者三五壮而已。” (6)黑豆大:如宋吴彦夔《传信适用方》卷三云:“治小肠气灸法,俯卧,用艾炷如黑豆大,灸足第二指第二节三壮。” (7)小麦大:如《太平圣惠方》卷一百的《小儿明堂》,施灸治疗小儿疾病,多是“炷如小麦大”。又《铜人俞穴针灸图经》的神门、金门、昆仑等穴,其灸法也是“炷如小麦大”。15607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