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经络穴位知识 / 正文

十二经筋_十二经络气血运行图(十二经络全图)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

十二经筋的分布规律:十二经筋均起于四肢末端,上行于头面胸腹部。每遇骨节部位则结于或聚于此,遇胸腹壁或入胸腹腔则散于或布于该部而成片,但与脏腑无属络关系。三阳经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三阴经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九页(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十二经筋的作用:约束骨骼,完成运动关节[文]和保护关节的功能。

十二经络的气血运行方向,如下图: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艾叶有很强的抗菌作用[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来]杆菌、绿脓杆菌等多种细菌均有杀灭或抑制[自]作用;对许兰氏黄癣菌、堇色毛癣菌等真菌[湖]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能直接松弛和舒[南]张气管平滑肌,增加肺灌流量,有平喘作用[长];能使胆汁流量增加,有明显的利胆作用;[沙]炒焦、醋炒炭后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很好[中]的止血作用。研究还证实,艾叶对子宫产生[医]强直性收缩,有明显兴奋作用;能减慢心率[康],使冠脉血流量增加,同时还有抗炎、抗过[复]敏作用。

艾叶既可内服,又可外用,还可用于室内消[理]毒。下面介绍几个艾叶常用验方。

治寒性痛经:取艾叶15克、当归30克、[疗]红糖60克,水煎分3次温服。

治妇女白带淋沥:取艾叶90克(酒炒),[培]白术、苍术各45克,酒当归30克,砂仁[训]15克,共为细末,每早服9克。

治慢性气管炎:取艾叶500克,洗净切碎[学],放入4000毫升水中浸泡4~6小时,[习]煎煮过滤后约得药液3000毫升,加适量[网]调味剂及防腐剂备用。日服3次,每次30[文]~60毫克。

治黄水疮:以陈艾叶60克,加水1500[章]毫升,大火煮沸3~5分钟,待温度适宜时[来]浸泡熏洗患处,再将带壳杏仁30克,放入[自]文火中烧黑,取出杏仁,捣成霜状,涂抹患[湖]处,每日3~4次。

治臁疮:取艾叶60克、桃仁18克、凤仙[南]花15克,水煎外洗患处,每日1~2次。[长]或将艾叶适量研为细粉,疮面用双氧水洗净[沙]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将艾叶粉薄薄[中]一层撒在疮面上,也可用麻油调成油膏外搽[医],并用纱布盖好固定,每日1次。

治阴囊湿疹:取鲜艾叶20克,加水500[康]毫升煮沸后,趁热熏蒸阴部,并用消毒纱布[复]或小毛巾浸药液敷于阴囊部。

治风寒腰腿疼痛:取艾叶250克,青风藤[理]、海桐皮、独活、荆芥穗、乳香、没药、白[疗]芷、防风各20克,大青盐200克,共装[培]入小布袋,外套保鲜薄膜。使用时入微波炉[训]高火加热2分钟取出,敷于患处(注意温度[学]防烫伤),一日敷1~2次。

治毛囊炎:取鲜艾叶50克,置于澡盆中,[习]用沸水冲泡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稀释[网]调温,用以泡澡,每日1次,亦可治疗湿疹[文]

治面瘫:取艾绒一小团,切大片生姜8~1[章]0片,在姜片中心穿孔数个,上置艾绒柱灸[来]用。口歪斜向左侧,则灸右侧;反之,灸左[自]侧。先灸下关穴,然后由下关至颊车穴反复[湖]移动,移动时姜片不能离开皮肤,每穴隔姜[南]灸3壮为宜,灸至皮肤湿润红热、患者能忍[长]耐为宜,每日炙1次,7日为1个疗程。

治脚气:把脚洗干净后,用艾条熏烤患处。[沙]另可以艾灸关元穴和神阙穴。

室内消毒:取干艾叶50克,苍术、菖蒲、[中]白芷各30克,雄黄10克,置于阻燃的容[医]器中(铁锅、搪瓷盆、铁桶等均可),点燃[康]后,人迅即离开,关闭好门窗,烟熏45分[复]钟后,能抑制多种病菌在空气中传播,对室[理]内消毒有较好的作用。烟熏后开窗通风即可[疗],一般每月可熏1~2次。注意:患有过敏[培]及支气管哮喘症者,室内消毒不宜用此法。[训]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