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以下髀关,抵伏兔。”
[别名]外勾,外丘。
[穴名解]“伏”为卧,该处股四头肌隆起[文]形似兔伏,故名。
[位置]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章]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图8—12[来]—15)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股直肌→股中间[自]肌。浅层布有股外侧静脉、股神经前皮支及[湖]股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的[南]降支,股神经的肌支。
[取法]仰卧,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长]线上,膝膑上缘上6寸。
[简易取法]
1.正坐屈膝成90度,医者以手掌后第1[沙]横纹中点按在髌骨上缘中点,手指并拢压在[中]大腿上,当中指尖端所达处是穴。
2.仰卧,下肢伸直,足尖用力向前屈,可[医]见膝上股前有一肌肉隆起,状如伏兔,此肌[康]肉之中点处是穴。
[功用]散寒化湿,疏通经络。
[主治]腰胯疼痛,腿膝寒痛,脚气,麻痹[复],疝气,腹胀。
[刺灸法]直刺0.6—1.2寸;可灸。[理]
[配穴举例]配髀关、犊鼻,主治下肢疼痛[疗]。
[现代研究]临床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股外侧皮神经炎,下肢瘫痪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