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二陈汤化裁文献研究
摘要:二陈汤化裁的处方名目繁多,按照功用可概分为八类: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治风化痰、开窍化痰、消导化痰、养血化痰、行气化痰、益气化痰。本文立足于临证而进行文献整理,以提供深入研究。
二陈汤出自《和剂局方》是由半夏、橘红、[文]茯苓、炙甘草四药组成。原方用生姜、乌梅[章]入煎,近代不强调。
早在《和剂局方》之前,《金匮要略》已有[来]橘皮汤、小半夏汤和小半夏加茯苓汤;《千[自]金方》中有温胆汤。可以说二陈汤正是在上[湖]述方剂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简而成为一首治[南]疗痰饮的通用方剂。
痰是水液代谢的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病证的[长]引发原因。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中]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医]。
半夏具开泄滑降之长,能荡涤痰浊,向被誉[康]为消痰主将。《珍珠囊》说半夏“治寒痰及[复]形寒饮冷伤肺而咳,消胸中痞,膈上痰,除[理]胸寒,和胃气,燥脾湿,治痰厥头痛,消肿[疗]散结”。又气结成痰,治痰须利气,气利痰[培]自愈,陈皮横行散结,直行下降,为利气要[训]药。《医林纂要》说陈皮“主于顺气、消痰[学]、去郁”。《药性本草》也说陈皮“消痰涎[习],治气上咳嗽,开胃”。又水泛为饮,凝饮[网]成痰。痰以水为本,因湿而动。茯苓健脾补[文]中,行水利湿,标本兼顾。陆九芝《世补斋[章]医书》目之为治痰主药。甘草可以缓解气管[来]痉挛,为治疗咳喘的常用良药。《别录》说[自]甘草“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湖]咳,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汤剂中[南]配伍甘草,可以使所用药物的有效成分易于[长]煎出。
李士材论述二陈汤说:“半夏之辛,利二便[沙]而去湿,陈皮之辛,通三焦而理气;茯苓佐[中]半夏共成燥湿之功;甘草佐陈皮,共致调和[医]之力。”罗谦甫说:“应用二陈汤治一切痰[康]饮,加竹茹以清热,加生姜以止呕,加枳实[复]以破逆,相济相须,虽不治胆而胆自和,盖[理]所谓胆之痰热去故也……命名温者,乃温和[疗]之温,非谓温凉之温。”《医方集解》说:[培]“治痰通用二陈。风痰加南星、白附、皂角[训]、竹沥;寒痰加干姜;火痰加石膏、青黛;[学]湿痰加苍术、白术;燥痰加瓜蒌、杏仁;食[习]痰加山楂、麦芽、神曲;老痰加枳实、海石[网]、芒硝;气痰加香附、枳壳;胁痰在皮里膜[文]外加白芥子;四肢痰加竹沥。”文献中,二[章]陈汤化裁的处方名目繁多,按照功用,大致[来]可以指归八类,分述如下。
燥湿化痰
二陈汤虽然功专燥湿化痰,但有时嫌其力量[自]不足,常加用芳香、温燥、行气、祛痰之品[湖]。如:
1.香砂二陈汤(《证因脉治》):二陈汤[南]加藿香、砂仁。功用醒脾行气,燥湿化痰。[长]可用于夏季感冒挟湿和支气管炎等。
2.枳砂二陈汤(《丹溪心法》):二陈汤[沙]加枳实、砂仁。东南方人多湿热生痰,朱丹[中]溪倡用此方治之。
3.六安煎(《景岳全书》):二陈汤加杏[医]仁、白芥子。主治寒痰壅滞所致胸胁支满、[康]咳嗽气喘、心悸、眩晕等症。
4.导痰汤(《济生方》):二陈汤加南星[复]、枳实。主治痰厥、眩晕,胸胁胀满,吐逆[理]喘嗽,食欲不振等。
另有加味导痰汤(《张氏医通》),系导痰[疗]汤加人参、白术、黄芩、黄连、瓜蒌霜、桔[培]梗、竹沥。主治湿热痰饮及眩晕。
5.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导痰[训]汤加苍术、香附。主治胸闷咳嗽,食欲不振[学],肥胖症,不孕症,带下病,瘕积聚等。
6.启宫丸(《经验方》):二陈汤去甘草[习],加苍术、香附、神曲、川芎。主治妇女肥[网]胖不孕,带下稠多和月经不调。
7.渗湿清痰饮(《中医临床手册》):二[文]陈汤加苍术、白术、白芷、香附。主治带下[章]稠多,眩晕气喘及肥胖症。
8.不换金正气散(《和剂局方》):半夏[来]、橘红、炒甘草、生姜、大枣、藿香、姜厚[自]朴、苍术。主治伤寒,瘴疫,霍乱吐泻及胃[湖]肠炎等。
9.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藿香、[南]陈皮、半夏曲、茯苓、炙甘草、紫苏、白芷[长]、大腹皮、炒白术、姜厚朴、桔梗。主治外[沙]感风寒,内有湿滞,寒热头痛,胸膈满闷,[中]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症。
10.杏苏散(《温病条辨》):二陈汤加[医]杏仁、苏叶、前胡、桔梗、枳壳、大枣。主[康]治外感凉燥,头痛恶寒,鼻塞咽干,咳嗽痰[复]稀,脉弦,无汗。
11.止咳丸(市售成药):二陈汤加桔梗[理]、枇杷叶、苏子、荆芥、枳壳、马兜铃、前[疗]胡、杏仁。主治咳嗽头痛,气逆多痰。可用[培]于感冒和支气管炎。
清热化痰
凡遇痰热或痰火之类的病症,常可在二陈汤[训]的基础上,伍以清热之品治之。如:
1.清气化痰丸(《医方考》):二陈汤去[学]甘草,加黄芩、瓜蒌、枳实、杏仁、胆南星[习]。主治痰热内结,咳痰黄稠,甚则气急,呕[网]恶,胸膈痞满,或发热,或惊悸失眠,小便[文]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竹沥达痰丸(《古今医鉴》):二陈汤[章]方用生姜汁,加人参、竹沥、大黄、黄芩,[来]礞石、沉香。主治正气虚损,实热老痰。
3.化坚二陈丸(《中医临床手册》):二[自]陈汤用生甘草,加黄连、白僵蚕。主治霰粒[湖]肿。
4.加味二陈汤:(1)《医宗金鉴》方:[南]二陈汤加黄芩、黄连、薄荷。主治舌下痰包[长]。(2)《沈氏尊生书》方:二陈汤加苍术[沙]、羌活、黄芩,治疗湿阻、湿疟。另有一方[中]为二陈汤加当归、枳实、桔梗、杏仁、高良[医]姜、缩砂仁、木香、肉桂,治疗痰饮咳嗽。[康]
5.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复]青蒿、黄芩、仙半夏、陈皮、赤茯苓、竹茹[理]、生枳壳、碧玉散。主治寒热如疟,寒轻热[疗]重,口苦胸闷,或干呕泛酸,舌红苔薄黄,[培]脉弦数或滑数。
6.抑肝和胃饮(《中医临床手册》):法[训]夏、陈皮、竹茹、苏叶、黄连。主治妊娠呕[学]吐。
7.橘红丸(市售成药):二陈汤加贝母、[习]麦冬、杏仁、生石膏、瓜蒌皮、生地黄、桔[网]梗、苏子、紫菀、款冬花。主治咳嗽气喘,[文]痰白粘或黄稠。
治风化痰
二陈汤配伍平肝息风药,可治疗因风痰上升[章]头目,横窜经络所导致的眩晕头痛、肢体麻[来]木等症。
1.半夏白术天麻汤:(1)《脾胃论》方[自]:二陈汤加苍白术,天麻、黄柏、干姜、黄[湖]芪、人参、泽泻、神曲、麦芽。功用补脾化[南]痰,祛风燥湿。主治太阴痰厥、头痛眩晕、[长]虚风内作。(2)《医学心悟》方:二陈汤[沙]加白术、天麻。主治痰饮上逆,眩晕头痛。[中]
2.清痰降火丸(《中医临床手册》):二[医]陈汤减茯苓,加大黄、僵蚕、连翘、桔梗、[康]天麻、酒黄芩、薄荷、白芷、礞石。主治风[复]毒袭脑或痰热生风所致头痛、颜面疙瘩、颅[理]内轰鸣等症。
开窍化痰
痰浊闭塞气机,可造成意识障碍,即所谓“[疗]痰迷心窍”。证见神昏谵语,惊痫,晕厥等[培]。在二陈汤基础上,加用远志、菖蒲、琥珀[训]、辰砂等,可收开窍化痰之功。如:
1.涤痰汤(《济生方》):二陈汤加枳实[学]、南星、竹茹、大枣、人参、菖蒲。主治中[习]风昏,舌强失语。
2.清心涤痰汤(《医宗金鉴》):二陈汤[网]加人参、麦冬、黄连、菖蒲、南星、竹茹、[文]枳实、酸枣仁。主治慢惊风,虚中挟热,身[章]热口渴,气粗,烦躁,痰涎上泛。消导化痰[来]
二陈汤配伍消导化积之品,可以帮助胃肠机[自]能的恢复,治疗痰饮食积。如:
1.保和丸(《丹溪心法》):二陈汤减甘[湖]草,加连翘、山楂、莱菔子。主治食积停滞[南],胸脘痞满,腹胀腹痛,嗳腐吞酸,恶食,[长]或大便泄泻,食疟下痢,脉滑,舌苔厚腻而[沙]黄,或大便泄泻,食疟下痢,脉滑,舌苔厚[中]腻而黄。用于消化不良。
另外,《丹溪心法》大安丸,即保和丸加白[医]术。宜于小儿消化不良。
2.二陈平胃散(《沈氏尊生书》):二陈[康]汤加苍术、厚朴、山楂、神曲、砂仁、草果[复]、枳实。主治宿食不消。
3.二术二陈汤(《张氏医通》):二陈汤[理]加生白术(姜汁拌晒)、苍术(麻油拌炒)[疗]。主治脾虚痰食不运。
4.和中丸(《医学心悟》):二陈汤减甘[培]草,加枳实、白术、神曲、麦芽、扁豆、山[训]楂、香附、砂仁、丹参、五谷虫炭、荷叶。[学]主治腹内包块或兼寒热、纳差神疲。
另有大和中饮(《中医临证备要》),系二[习]陈汤减茯苓、甘草,加木香、厚朴、枳壳、[网]泽泻、干姜、山楂、麦芽、砂仁。主治湿食[文]停滞,食欲不振。
5.橘半枳术丸(《医学入门》):橘皮、[章]半夏、麸炒枳壳、白术。主治脾虚停痰,饮[来]食不消,气滞痞闷。
养血化痰
法则两种:一是活血化痰,所谓治痰要治血[自],血活则痰化;二是补血化痰,所谓血虚生[湖]燥痰,补血可润燥。二陈汤加活血或补血药[南],具有养血化痰之用。如:
1.芎归二陈汤(《中医临床手册》):二[长]陈汤加川芎、当归。主治肥胖多痰,胸闷腹[沙]胀,月经后期,白带较多。
另本方加生地、赤芍、丹皮、红花、香附、[中]海藻,名加味四物二陈汤。主治闭经。
2.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二陈汤[医]加当归、熟地。主治肺肾阴虚,湿痰壅盛,[康]咳喘呕恶。
行气化痰
痰随气结,又随气逆。庞安常说:“善治痰[复]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理]气而顺矣。”二陈汤中,只有陈皮属理气药[疗]。因此,每遇气痰郁结的病症,便显得理气[培]之力单薄。所以临床用于治疗气痰郁结之证[训],常配伍行气开郁药物。如:
1.开郁二陈汤(验方):二陈汤加苍术、[学]木香、香附、川芎、青皮、莪术、槟榔。主[习]治胁胀腹痛,胸闷不适,情绪忧郁,食欲不[网]振,痰浊流注和经闭不行。
2.丁香柿蒂散(《济生方》):二陈汤配[文]伍丁香、柿蒂、高良姜、人参。主治胃寒呃[章]逆。
3.竹茹汤(《大生要旨》):二陈汤减甘[来]草,加苏梗、藿香、黄芩、枳壳、炒白芍、[自]竹茹。主治忧郁,呃逆,呕吐。
另《本事方》竹茹汤,系二陈汤减茯苓,加[湖]竹茹、山栀、大枣、枇杷叶。主治胃热呕吐[南]。
4.七气汤(《三因方》):二陈汤减甘草[长],加厚朴、紫苏、桂心、白芍、人参。主治[沙]头昏咳嗽,胸腹冷痛,肠鸣泄泻。
5.通气散坚丸(《医宗金鉴》):二陈汤[中]加人参、桔梗、川芎、当归、天花粉、黄芩[医]、枳实、胆南星、贝母、海藻、香附、石菖[康]蒲。主治气瘿。可用于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甲[复]状腺机能亢进。
6.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二陈汤[理]减茯苓,加炒苏子、姜厚朴、肉桂、前胡、[疗]当归。主治痰涎壅盛,咳嗽短气,胸膈满闷[培],咽喉不利等症。
7.顺气导痰汤(《中国医学大辞典》):[训]二陈汤加胆南星、枳实、木香、香附、乌药[学]、沉香。主治痰结胸痛,喘咳上气。
益气化痰
这里所谓益气,重点在于固卫气和补中气。[习]因为肺合皮毛,卫气充沛,则腠理固密,虽[网]遇气候变化,而能自稳适应,肺脏清虚质地[文]和肃降功能有序不乱,便不能成为贮痰之器[章]。又因为中气充足,自能升清降浊,水谷得[来]以运化,精微得以吸收,脾脏便不致于成为[自]生痰之源。平素卫表虚弱、脾胃不健之人,[湖]每易罹患痰证。在化痰之时,顾护卫气和补[南]益中气,不仅可以迅速控制临床症状,而且[长]可以改善机体反应性,减少或避免痰证再发[沙]。如:
1.参苏饮(《和剂局方》):二陈汤加人[中]参、紫苏、大枣、桔梗、葛根、前胡、枳壳[医]、木香。主治外感风寒,内有痰饮,畏寒发[康]热,头痛鼻塞,恶心呕吐,胸闷咳嗽,咯痰[复]不爽,舌苔白滑,脉弱。市售成药名参苏理[理]肺丸,用于支气管炎。
2.补气运脾汤(《医学统旨》):二陈汤[疗]加人参、黄芪、白术、砂仁、大枣。主治噎[培]膈、气阳虚惫。
3.温中补脾汤(《医宗金鉴》):二陈汤[训]加人参、黄芪、白术、干姜、附子、肉桂、[学]白芍、砂仁、丁香。主治中焦虚寒,脘腹疼[习]痛,呕吐吞酸,纳呆便溏,神疲乏力等症。[网]
此外,益气化痰类方剂涉及二陈汤者,尚有六君子汤(《医学正传》)、香砂六君子汤(《名医方论》)、加味六君子汤(《医宗金鉴》、《万氏妇科》)、归芍六君子汤(《中医临床手册》)等。高等医学院校协作编写试用教材《中医学》曾介绍归芍六君子汤加煅瓦楞、白花蛇舌草、半边莲,改橘皮为橘叶,治疗肝癌,含有益气血、散痰结、抗肿瘤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