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伤寒论》:“少阴脉不至,肾气虚,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
[穴名解]期,指周期;门,指出入要地。十二经气血之运行,始出手太阴肺经云门,终人足厥阴肝经期门,如是循环无端,周而复始。穴当气血归人之门户,故名期门。
[别名]肝募。
[位置]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文],前正中线旁开4寸。(图8-10-9)[章]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下缘→腹[来]外斜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浅层布有第[自]6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胸腹壁静脉的属支[湖]。深层有第6肋间神经和第6肋问后动、静[南]脉的分支或属支。
[取法]仰卧,先定第4肋间隙的乳中穴,[长]并于其直下2肋(第6肋间)处取穴,如妇[沙]女则应以锁骨中线的第6肋间隙处定取。
[简易取法]
1.剑突下端旁开4寸。(图8-10-1[中]0)
2.男性可任取体位,女性取卧位,乳头直[医]下,往下数两根肋骨处即本穴。
[功用]舒肝健脾,清热解郁。
[主治]心痛,癃闭,遗尿,小便难,胸肋[康]胀满痛,胸中热,疟疾,热入血室,奔豚,[复]气逆,腹坚,产后余疾等。
[刺灸法]斜刺0.3—0.5寸;艾炷灸[理]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注意右侧期门穴,如果针刺过深,手法过重[疗],会损伤肝脏,引起肝出血,后果严重。
[配穴举例]配肝俞、膈俞,主治胸胁胀痛[培];配阳陵泉、中封,主治黄疸。
[现代研究]对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有一[训]定疗效。针刺期门穴肝血流量明显减少。从[学]病理组织学方面证实,灸动物“期门”穴,[习]对药源性早期肝硬化有疗效。针刺期门穴,[网]也能引起白细胞数量的增高。针刺期门,可[文]见胆管口括约肌紧张收缩,停针时松弛,并[章]有助于胆囊运动。对膀胱运动亦有影响,当[来]捻针时,可引起膀胱收缩,内压升高,捻针[自]停止时,膀胱变为松弛,内压下降。
现代常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肝炎,肝肿大,胆囊炎,胸膜炎,心肌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肾炎,高血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