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为施行调气行气手法。 (3)横刺(平刺、沿皮刺) 操作: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o角左右,横向刺入。(沿皮下平行刺入) 应用:①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头面、胸背)。 ②特殊针法:头针法,腕踝针法。 2.针向调整 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若无得气针感,可将针退至皮下,调整针刺方向以激发经气。中医针灸培训班哪里有.哪里针灸推拿培训好咨询申申老师吧.加手机号的微信送学习资料.送视频学习.五年中医考证培训从业经验.
(1)针向催气法:在刺入穴位一定深度,行针后仍不得气或针感微弱,可提针至浅层,改变方向后再刺入深层。 (2)针向行气法:针刺得气后,为促使针感传导,可调整针向,使针尖朝向病所(或欲传导之方向),再次刺入或按针不动。并可配合循、摄、努等辅助手法。 (3)根据腧穴位置调整针刺方向 针刺膀胱经侧线穴位时,针尖朝脊柱方向(向内)斜刺,针刺第二侧线穴位时,针尖朝肩胛方向(向外)斜刺。针刺哑门、风府时,针尖向下斜刺或直刺;针刺风池时,针尖向鼻尖方向刺入。 (4)根据病情调整针刺方向 针刺颊车穴,治疗牙痛可直刺;治疗口眼歪斜时向口角(地仓)方向斜刺;治疗痄腮时向腮腺斜刺;治疗面颊疼痛、口噤不开时向颞部斜刺,使针感放射到整个颞部。 (二)临床应用 1.保证安全,避免疼痛 进针时应根据穴位的局部解剖特点,选择正确的针刺角度与方向,避免引起疼痛或重要脏器损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获取疗效。 2.促进经气传导 为了促进经气传导,通常是将针尖朝向病所,采用各种手法以达到气至病所(如捻转、循、弹、按压关闭等)。 3.更好地发挥腧穴的治疗作用 通过朝不同方向针刺,使针感向不同部位扩散传导,从而更好地发挥腧穴的治疗作用。15138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