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上述施灸的顺序是指一般的规律,临床上需结合病情灵活应用,不能拘执 不变 。如脱肛的灸治,应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便是先灸下而后灸上。此外, 施灸应注意在通风环境中进行。. (二)施灸的补泻方法 艾灸的补泻,始载于《内经》。
点击电话咨询申申老师吧~~~
《灵枢·背俞》说:“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 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针灸大成》也记载 说:“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指出 灸法的补泻亦需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虚证用补法,而实证则用泻法.
多种多样的施灸材料 古代灸法虽然以艾灸为多,但也常常针对不同的的疾病,而采取其它材料来施灸。兹就文献中见诸记载者,条述于下。 1.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绒作为施灸材料。艾早见于《诗经·王风》:“彼采艾兮”,古代又称为冰台、医草、灸草、病草、黄草、海草、艾蒿、家艾。梁陶弘景《名医别录》:“艾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作为施灸材料的艾叶以柔嫩而又陈久者为,所以宋苏颂《本草图经》说: “初春布地生苗,茎类蒿而叶背白,以苗短者为佳。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叶暴干,经陈久者方可用”。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卷十七则认为:“其五月五日亦好,仍不及三月三日者。”又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云:“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关于艾绒的制法,李时珍又云:“拣取净叶,扬去尘屑,入石臼内,木杵捣熟,罗去渣滓,取白者再捣,至柔烂如绵为度。用时焙燥,则灸火得力。”156075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