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3.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3.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点击电话咨询申申老师吧~~~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3.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3.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3.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3.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4. 行针基本手法 4.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4.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5. 补泻手法 5.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 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 5.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15589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