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针灸甲乙经》:“肩外俞在肩甲上廉,去脊三寸陷者中,刺入六分,灸三壮。”
[穴名解]因穴位于肩中俞之外侧,故名肩外俞。
[位置]在背部,当第1胸推棘突下,旁开[文]3寸。(图8-8-5)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章]。浅层有第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来]的动、静脉。深层分布有颈横动、静脉的分[自]支或属支和肩胛背神经的肌支。
[取法]正坐俯伏,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线[湖]与陶道穴的水平线相交处取穴。
[简易取法]先取大椎穴,由大椎穴往下推[南]1个椎骨之棘突下即是督脉的陶道穴,由这[长]一穴位向双侧各旁开4横指处,当肩胛骨内[沙]侧缘处即是本穴。
[功用]舒筋活络,散风止痛。
[主治]颈强急,肩背酸痛,肩胛及上肢冷[中]痛等。
[刺灸法]斜刺0.3—0.5寸;艾炷灸[医]2—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配穴举例]配大椎、后溪,主治颈项强直[康],颈、胸椎病,肩背竣痛。
[现代研究]有人对45名有生育能力的妇女的三阴交、肩外俞进行270次针刺,避孕有效率达66.6%。用艾灸巧治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