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针灸甲乙经》:“目不明,泪出……不能言,刺承泣。”
[别名]溪穴,面谬,鼷穴。
[穴名解]“承”是承受,“泣”是流泪,[文]穴在目下,故名。
[位置]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章]缘之间。(图8-12-1)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脂[来]体→下斜肌。浅层布有眶下神经的神经的额[自]支。深层有动眼神经的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湖]支或属支等结构。
[取法]正坐,两目正视,瞳孔之下0.7[南]寸,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取穴。
[简易取法]瞳孔直下,当眼睑缘与眶下缘[长]之间。
[功用]疏风清火,祛邪明目。
[主治]眼睑咽动,目赤肿痛,迎风流泪,[沙]夜盲,口眼歪斜。
[刺灸法]紧靠眶下缘,缓慢直刺0.3-[中]0.7寸,不宜提插,以防血肿;禁灸。
[配穴举例]配风池、睛明,耳尖放血,主[医]治目赤肿痛。
[现代研究]临床用于治疗眼部疾患,如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色盲证、夜盲证、结膜炎、视神经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