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针灸入门先学什么 / 正文

喻晓春_新的针灸理论体系(针灸理论讲座视频)

喻晓春,香港大学生理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员、常务副所长。

分析国外针灸研究的文献不难发现,其研究目的、病种选择、研究方法、看问题的角度以及研究结论等,与国内针灸研究不尽相同。

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的国外针灸研究显示,[文]真针刺和假针刺、穴位和非穴位刺激均可产[章]生相似的、没有统计学差异的疗效;针刺与[来]安慰对照的效果相似;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自]和扳机点刺激疗法等照样可以产生不错的疗[湖]效,显示不用传统针灸理论指导照样可以产[南]生治疗效果。这些对传统针灸腧穴功能的特[长]异性以及不同针灸手法等不同的针刺方法的[沙]疗效特异性提出了质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的西方针灸研究界[中]完全是从实用主义出发,在目前尚缺乏科学[医]证据证明传统针灸理论的科学性和临床指导[康]价值的现实情况下,逐步在形成他们自己一[复]套简单的、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指[理]导临床的“西方针灸”理论体系,不得不引[疗]起国内针灸研究者的深思。

国内对针灸理论的研究开展了几十年,严格[培]来讲,迄今仍难拿出令科学界信服的科学证[训]据来证明其科学性和临床实用性或指导价值[学]。到目前为止,国内积累的科学证据也描述[习]不了古代文献和现代教科书所记载的经络系[网]统的完整面貌,也证明不了某经或某经上的[文]腧穴只能单单特异性地治疗其所络属的内脏[章]的疾病。对于腧穴特异性的研究也没有积累[来]系统的科学证据来证明穴位和非穴位可以产[自]生不同疗效的科学机制;也没有严谨的实验[湖]和临床证据证明不同针刺手法可以产生不同[南]疗效的科学基础。

今后我们的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再也不能局限于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模式,必须改变那种文献理论研究、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之间相互脱节的现状,今后的针灸研究过程中,应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重新梳理不同发展阶段的针灸传统理论体系的角度出发,力求找到其科学合理的内核,再加以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在此基础上重构一个既根于针灸传统理论内核、又立于科学证据基础上并能有效指导临床治疗的新的针灸理论体系。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