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灵枢·经脉》:“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
[穴名解]钟,指汇聚之意。穴在足跟后冲(踵)中,为足少阴大络别注之处。足少阴脉气由太溪至此聚得以深大,再转注膀胱之脉,故名大钟。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文]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图8-11-4[章])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跖肌腱和跟腱的[来]前方→跟骨。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自]的跟骨内侧神经。深层有胫后动脉的内踝支[湖]和跟支构成的动脉网。
[取法]正坐或仰卧,与内踝下缘平齐而靠[南]跟腱前缘处取穴。或先取太溪、水泉,于二[长]穴连线中点平齐而正靠跟腱前缘处取穴。([沙]图8-11-2)
大钟穴位位置图
[简易取法]太溪下0.5寸,跟腱前缘取[中]穴。(图8-11-4)
[功用]益肾平喘,通调二便。
[主治]小便不利,癃闭,月经不调,腰脊[医]强痛,足跟痛,大便不利,便秘,腹满,食[康]噎不下,舌干,咯血,气喘,胸中胀满,痴[复]呆,善惊,善怒,嗜卧,疟疾,咽痛,舌本[理]出血,神气不足等。
[刺灸法]直刺0.2—0.3寸;艾炷灸[疗]3—7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配穴举例]配中极、三阴交,主治尿闭;[培]配神门、太溪,主治心悸,失眠。
[附注]“络”穴。
[现代研究]常用于治疗尿潴留,淋病,子宫痉挛,哮喘,咽痛,口腔炎,食管狭窄,便秘;疟疾,心悸,神经衰弱,精神病,痴呆,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