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针灸入门先学什么 / 正文

从“醒脑开窍”针刺法探讨石学敏院士科研思想与方法(国医大师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

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从医50余年, 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 与此同时, 积极从事科学研究, 认为中医药及针灸科研是时代赋予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医师做好临床医疗工作是基本, 科研才能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并且强调中医药科研可以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而医疗实践又反过来丰富科研的内涵。笔者以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例, 对石院士从事中医科研工作的思想与方法做简要总结, 抛砖引玉, 与同道分享。

一、突出特色是选题的基本要求

石院士认为中医科研选题要突出中医特色,[文] 必须遵照中医药基本理论体系, 围绕中医理、法、针、方和药等具有中医药[章]特色的方面去研究。选题必须要在中医药理[来]论的指导下, 否则是盲目的、缺乏理论指导的研究, 对临床没有指导意义。对于研究课题, 首先发现问题, 提出假说, 然后才能围绕假说去开展研究。所以, 选题是整个科研活动的基础, 中医药科研选题, 必须遵循中医药科研的选题原则, 同时应掌握中医药科研的选题思路与方法。[自]

从“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临床和相关基础研[湖]究看, 充分体现中医特色, 遵循的原则是创新性、科学性、特色性和实[南]用性。石院士运用针刺治疗中风、脑病等疑[长]难杂症有独到的临床经验, 学术思想自成体系和风格, 其首创中风“窍闭神匿, 神不导气”病机之说和“醒脑开窍”针刺大[沙]法, 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新概念, 多项成果填补针灸治疗学的空白, 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 其成果的发明过程给中医界留下许多的启迪[中]

坚持中医特色, 创立前辈没有的新学说是中医科研的意义所[医]在, 是原创性科研的基本要求。古代有关中风的[康]研究, 始载于《黄帝内经》上至歧黄, 下至明清, 两千多年来, 中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一直离不开“风”字[复], 唐宋以前主要以“外风”说为主, 多以“内虚邪中”立论, 治疗多采用疏风祛邪, 扶助正气的方药;唐宋以后, 特别是金元明代, 突出以“内风”立论, 由于受《黄帝内经》“心主神明”、“治痿[理]独取阳明”等思想的影响, 医家将其归结于阳明经和心包经, 责之于心脏功能的失职, 既使是现代医学研究揭示脑为思维的物质基[疗]础, 明确中风的发病部位在脑, 病理机制是以脑血管出血或缺血引起脑组织[培]和中枢神经的损伤为主, 针刺选穴依然偏于阳经穴。石院士倡导“脑[训]主神明”论, “醒脑开窍”法以脑府立论, 注重“神不导气是百病始生”的关键, 依“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的理论根据, 历经50余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已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治疗体系,[学] 成为目前指导临床治疗脑中风最为普遍的理[习]论。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 不仅对中风及中风后出现的一系列合并症、[网]并发症有明显疗效, 以“醒脑开窍”为宗旨的中医药研究亦丰富[文]和完善中医脑病理论体系及临床治疗手段,[章] 加强中医理论对临床的有效指导作用, 促进临床的发展, 在中医脑科学治疗学中独具特色。石院士提[来]出新的见解与理论, 在研究思路的先进性和研究成果的新颖性上[自]体现科学研究的最大特点, 只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才具有价值, 否则就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

二、临床实践是科研的根本源泉

石院士认为, 中医科研的选题关键, 直接关系到主攻方向和研究结果的正确与否[湖]。对于研究者, 首先是要发现或观察到客观事物存在的矛盾[南], 找出存在的问题, 再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选题的思路。这些思路[长]不是凭空想象, 而是来源于临床实践。

在中医科研选题中, 应针对不同疾病的发病机制特点, 如缺血性中风, 在现代医学领域是棘手的疾病, 而中医对治疗该病确有一定的疗效。石院士[沙]提出以“醒脑开窍, 滋补肝肾为主, 疏通经络为辅”的治疗原则, 明确指出“醒脑开窍”以醒神、调神和开窍[中]启闭为治疗方法, 以改善元神之府—大脑的生理功能为目的。[医]中风无论有无意识障碍都属于临床急症, 应抓紧时机改善脑血流, 保护脑组织, 而“醒脑开窍”正是中风早期或超早期治疗[康]的重要方法。其在继承前辈选穴与配穴的基[复]础上, 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创立中风病“醒脑开窍”[理]针刺法处方。选用“人中”、“内关”和“[疗]三阴交”为主穴, “极泉”、“尺泽”和“委中”为辅穴配方[培]。各穴所属经脉与主治和功效密切联系, 相得益彰。中医辨证是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训]的精髓之所在, 有不断发展和不断充实的过程, 这就是“辨证施治”如何客观化、规范化及[学]标准化的问题。既要疾病的辨证量化、规范[习]化及标准化, 又要现代医学检测的各种指标客观化, 这样大目标和完善过程中会有许多课题研究[网]。从多层次、多方位对“醒脑开窍”针刺法[文]的选穴组方进行验证, 并在规范配方的基础上对各腧穴的针刺方向[章]、深度、施术方法、刺激量以及同一腧穴不[来]同情况下的针刺手法作更深入的研究, 确立中风病“醒脑开窍”针刺手法量学—科[自]学新概念和相应的技术客观指标, 形成科学、系统和规范的中风病治疗新方法[湖]

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 已得到学术界广泛公认, 并撰写入教科书。“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南]中风病的成果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和中医药管[长]理局确立为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成果[沙]被推广到60余个国家和地区。临床工作的[中]实践成为科研的基础, 科研成果又证明临床疗效, 并且指导临床工作。

三、掌握文献是从事相关研究的前提

中医科研工作者通过对中医文献的收集与整[医]理, 了解前辈的研究成果和研究中存在的空白点[康], 中医文献是前辈研究中医理论的经验积累和[复]总结, 为中医科研工作者选题拓展的思路与方法。[理]中医科研必须重视利用与本专业相关的文献[疗]资料, 同时要学会积累和总结当前的实践经验。只[培]有这样, 中医科研的学术水平才能不断提高。科学研[训]究发展日新月异, 人类崇尚技术发明, 使“醒脑开窍”针刺法传统医学技术发明成[学]果真正走向世界, 必须在运用中国传统理论的基础上, 利用现代医学理论和实验手段, 揭示其针刺疗效的作用机制。针灸疗法历来[习]重视选穴组方和针刺手法, 尤其是针刺手法往往被视作取得临床疗效的[网]关键。由于历代医家创造总结的许多针刺手[文]法缺乏严格的操作规范和相应的量学指标,[章] 针灸医师也只能根据个人的临床经验加以把[来]握, 以至于针刺施术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如果能[自]够建立相应的量学指标, 将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石院士在用“醒脑开[湖]窍”针刺方法攻克卒中的过程中, 开创性地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研究新课题, 并根据“醒脑开窍”针刺法在针刺方向、深[南]度和施术手法变化等手法量学的研究思路、[长]方法和科研结果, 确立作用力的方向、作用力的大小、施术时[沙]间和两次针刺相隔时间针刺手法四大要素作[中]为“醒脑开窍”针刺方法的量学指标。

这充分说明中医科学研究应根据中医科技的[医]发展以及中医医疗和医学教育的需要去优化[康]选题, 这就要求医学研究者在充分了解本学科领域[复]最新研究现状和学术动态的基础上, 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和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研究[理]内容作为研究题目。任何医学理论均需经过[疗]临床应用的检验, 其正确性才能得到充分肯定。随着“醒脑开[培]窍”针刺法取得的成效, 中医脑科学的发展之路仍然还很漫长。

四、创新发明是科研发展的内在要求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发明, 经历以新理论为指导构思技术原理、选择技[训]术方法, 然后在临床实践和科学实验的推动下逐渐加[学]以完善的复杂认识过程。这过程启示大家科[习]学技术发明发现是一种不断探求新知识、放[网]弃旧理论, 接受新思想, 产生新理论与新技术的创新性活动, 新的科学事实可以成为新的发明发现的突破[文]口。因此, 要想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必须站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 时刻把握理论发展的新动向以及敏锐地观察[章]和发现实验中的新事实。

中医临床研究是中医科学研究的起点之一。[来]事实上, 许多中医科学研究都是先从临床入手, 在临床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提高。针灸[自]经络研究应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对中医理论体系进行理论与实验研究, 以阐明其科学内涵, 提高中医学术水平, 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

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 如果没有临床实践, 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的正确性就无法证实。[湖]同样, 如果临床实践离开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 也会无的放矢, 成为盲目的实践。在中医的实践中, 理法方药针是统一的整体。因此, 在中医科研中, 医药针是密不可分的。积极采用现代的科研[南]方法印证和完善中医的理论和学说, 才能促进中医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并指导临床实践。

石院士以临床专病针刺方法研究为契机, 开拓针刺手法量学与针刺疗效作用机制等新[长]的研究课题, 产生由局部突破推动整体前进的巨大科研效[沙]益, 使针灸医学发生质的飞跃。其成功经验启示[中]医疗工作者, 技术发明创新也可以渗透到科学研究的各个[医]领域, 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甚至引发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中医科研已[康]开始摆脱传统模式步入现代科学的殿堂, 与现代科学的联系也愈来愈密切, 对技术进步的依赖越来越强, 加强中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渗透,[复] 利用现代科学为中医科研服务, 是中医学从传统走向现代, 中医科研成果由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理]“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院士提出的治疗卒[疗]中创新性的学术观点, 这种观点不仅在立法、治疗原则和针刺手法[培]上彻底改变历代针灸医家治疗卒中一直沿用[训]的以阳经穴为主, 阴经穴为辅的学术思想和治疗方法, 而且针对学术观点提出并进行大量的实验研[学]究和临床验证, 从而, 使学术思想成为当代指导临床治疗脑卒中最[习]为普遍的理论。

来源: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作者:郭琳 倪光夏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