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针灸甲乙经》:“背痛恶寒,……呕吐多涎,膈关主之。”
[穴名解]穴在膈俞旁,故名。
[位置]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文]3寸。(图8-14-12)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章]→竖脊肌。浅层布有第7、8胸神经后支的[来]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宿胛背神经[自]、肩胛背动、静脉,第7、8胸神经后支的[湖]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南]或属支等结构。
[取法]平第7胸椎棘突下,至阳(督脉)[长]旁开3寸,于肩胛骨脊柱缘取穴。
[简易取法]由双肩胛骨下角水平摸到第7[沙]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4横指处是穴。
[功用]通调血脉,和胃降逆。
[主治]饮食不下,呕吐,胸中烦闷,脊背[中]强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医]
[配穴举例]配天突、内关,主治呕吐、膈[康]肌痉挛。
[现代研究]临床用于治疗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